事上练:如何处理好工作中的的协作问题

王阳明提出“事上练”,核心是在具体事务中磨砺能力、修正认知。工作中的协作问题,恰恰是最好的“练兵场”——无论是跨部门沟通不畅、责任边界模糊,还是目标不一致导致的内耗,都需在实际任务中找到解法。以下从“事前对齐、事中补位、事后复盘”三个阶段,拆解“事上练”的具体方法,帮你把协作难题转化为团队共赢的契机。 一、事前练“对齐”:用“三明确”打牢协作基础,避免“各做各的” 协作的很多矛盾,源于一开始“目标不同步、责任不清晰”。事前的“事上练”,关键是主动推动信息对齐,把模糊的“合作意愿”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共识”。 1. 明确“共同目标”:先统一“往哪走” 协作前先问核心问题:“我们这次协作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对每个人/部门的价值是什么?” 避免因目标理解偏差导致“南辕北辙”。 比如跨部门做“产品推广活动”,市场部可能关注“曝光量”,销售部关注“转化率”,若不提前对齐“以‘转化为导向’的曝光”这一共同目标,市场部可能花大量资源做无转化的宣传,销售部则因线索质量低抱怨——事前明确目标,本质是让所有人知道“协作的意义”,减少后续推诿。 2. 明确“责任边界”:再划分“谁来做” 用“责任清单”替代模糊的“大家一起做”,避免“三个和尚没水喝”。可按“事项-负责人-交付标准-截止时间”列清分工,尤其明确“交叉任务”的主导者。 例如项目中“数据汇总”环节,若涉及销售、运营、产品三个部门,需明确“运营部为主导,负责收集各部门数据并整合;销售/产品部需在X日前提交数据,逾期需提前同步原因”。责任清晰了,既不会有人“越界抢活”,也不会出现“没人兜底”的真空地带。 3. 明确“沟通规则”:最后定好“怎么配合” 提前约定沟通频率、方式和反馈机制,避免“信息断层”。比如: - 日常沟通用即时工具,重要决策开短会(15-20分钟); - 每周五下班前同步“进度同步表”,标注“已完成/待推进/需协助”; - 遇到卡点时,需明确“向谁求助、多久内反馈”(如“技术问题需2小时内同步给研发负责人”)。 规则的价值不是“束缚”,而是减少协作中的“沟通成本”,让信息流转更高效。 二、事中练“补位”:用“两原则”应对突发问题,避免“甩锅内耗” 协作中难免出现意外:有人临时请假、任务进度滞后、跨部门资源不到位……此时的“事上练”,是放下“对错争论”,用灵活补位推动事情落地,这是协作能力的核心考验。 1. 先“解决问题”,再“追溯原因”:不被情绪绊住脚 遇到突发状况,优先想“怎么推进”,而非“谁的错”。比如协作中,设计部同事临时生病,原定的海报无法按时交付,此时纠结“他怎么不提前准备”毫无意义,不如主动沟通:“是否需要我协助整理设计需求,同步给备用设计师?” 或“能否先出简化版海报应急,后续再优化?” 事中的核心是“保进度”——先把问题解决,避免影响整体目标,事后再复盘“如何避免类似情况”,才是理性的协作态度。 2. 主动“补位不越位”:守住边界,帮到点子上 补位不是“大包大揽”,而是在对方授权或能力范围内提供支持,避免“好心办坏事”。比如发现同事的报告中有数据错误,若直接修改可能不符合对方的逻辑,更合适的做法是:“我看到这份报告里XX数据和之前同步的有差异,是否需要我把原始数据发你,你再核对下?” 补位的关键是“尊重对方的主导权”,用“提供资源”“提醒风险”的方式协助,既体现团队意识,又不越界干扰对方工作,让协作更顺畅。 三、事后练“复盘”:用“三追问”沉淀经验,提升协作能力 每次协作结束后,不是“万事大吉”,而是“事上练”的关键收尾——通过复盘总结经验,把“一次的协作经历”转化为“可复用的协作能力”,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 1. 追问“亮点是什么”:提炼可复制的方法 思考这次协作中,哪些做法推动了效率?比如“提前用表格明确分工,减少了30%的沟通时间”“遇到问题时,直接同步给相关人,避免信息传递滞后”。把这些亮点记下来,作为下次协作的“标准动作”,让好的做法持续发挥作用。 2. 追问“问题是什么”:找到根源,而非表面抱怨 不纠结“谁没做好”,而是分析“流程或机制上有什么漏洞”。比如“跨部门协作延迟”,根源可能不是“对方不配合”,而是“没有提前同步资源需求,导致对方临时调配不开”;“任务遗漏”可能不是“有人偷懒”,而是“分工清单里没有明确交叉任务的责任人”。找到根源,才能针对性优化。 3. 追问“下次怎么做”:制定具体的改进方案 针对问题,提出可落地的行动。比如“下次跨部门协作,需提前3天同步资源需求,并确认对方是否有时间支持”“分工清单中,需单独标注‘交叉任务’的主导者和配合者”。复盘不是“开批评会”,而是通过具体的改进方案,让下次协作更高效——这才是“事上练”的最终目的:在实战中不断优化,让协作能力持续提升。 工作中的协作,从来不是“靠运气遇到好队友”,而是靠“事上练”磨出的能力——事前主动对齐,事中灵活补位,事后复盘优化。每一次协作问题,都是磨砺沟通、分工、补位能力的机会;每一次解决问题的过程,都是从“被动配合”到“主动掌控”的成长。真正的协作高手,都是在一次次实战中,把“协作难题”变成了“团队共赢”的阶梯。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