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哭,会笑,会悲,会喜,会生气,会发怒,会委屈,会开怀。 每天我们都会上演着无数种情绪,就算不去接触谁,大脑也会想,不论是小红书给你大数据推荐的消息,还是抖音,微博网络时代,你在接受不同的信息,你也可能会有不同的情绪。 当你接触谁,我们会有沟通。每个人多沟通方式都会有所不一样,有人正面表达,只描述好的部分。有人负面输出,只说不好的一面。有人夸张式表达把事件描述的跌宕起伏。 后面你会知道,只要你自己过得舒服,那么很多情绪都会瞬间消失。但是回想成长的过程中,在90后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会负强化,这件事做的不好,会反复拿出来说。上一代的父母大多不会关注到孩子的心理承受,还有他的情绪,自说自话,催你上进,反复讲你之前什么做的不好,要去改正。90后当父母了,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情绪价值了,孩子们又总觉得有人来填错误的坑,开始无能狂怒,心理承受能力又不好了。比如不让看iPad是因为不想孩子眼睛近视,但是孩子的玩心很大。当你去阻止时,到他最感兴趣的时候,他会耍赖撒泼,开始发脾气。他的情绪是他自己给自己的,但是很多家长看到这种行为,会很生气。我也是为你好,你还这样,大人的情绪也是自己给自己的。说是课题分离,但是谈何容易。 大人的沟通有时也一地鸡毛,针芒毕露。当你讲述一件事情,来描述对方对自已很过分的一种行为时,对方必然回以同样过分的行为开始攻击。当别人诉说你的委屈时,你会反说别人比你更可怜。所以你会发现,这样的行为大多都是两败俱伤,生气里的歇斯底里,只能让双方都不痛快。而是这大多都是发生在关系比较亲近的人身上,对方会精准的找到你的疼痛点,陌生人,关系比较远的两个人很少会去揭对方的伤疤。但是你想想,当你自己诉说自己的委屈时,别人会是一个很好的共情者。当你回忆往事时,对方对你的好时,那么将是一派祥和。 吵完架,开始自怨自艾,这个情绪也是你自己给自己的。你没有问自己,我今天舒服吗?我今天过的开心吗?如果总等待一个人,一群人来解救你,向外求,那么你会一直处于不舒服的状态,生活是你自己和自己和解的过程,所以要学会向内求。悉达多的有句话,一直回响着,没有人会来,no one is oming ,听起来很绝望,你过的再苦再难,是否开心,都没有人会来。没有人会来承担你的悲和喜,因为那是你的悲和喜。停止向他人描述你的监狱,最重要的是不要再向自己描述这个监狱,不要让自己困在这里那里,因为可能根本就没有这个那个监狱。文中还有这样的一句原文,他更多的是从这条河里学到的。他不停地从河中学习。他首先学会了倾听,学会了用一颗平静的心、一个敞开的灵魂去关注一切,没有激情,没有期盼,没有论断,没有成见。悉达多问瓦苏德瓦,你也是从那条河里学到“时间不存在的吗?”他回答没错,这条河无处不在。无论是源头、河口、瀑布、渡口,还是急流、大海、山涧,这条河只有当下;它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 寻找自我,是可以一生寻找。何时何地,保持内心的平静,专注自我,珍惜当下。 我的感受,我来感受。我的困境,我来面对。我的一生,都是自己的选择。别人的评价,确实会在心中起波澜,但是河水起了波澜,不会改变其本质。内心的平静也没有人能去改变。 记住,你永远有选择的机会。只要你决定,你就可以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