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要有敬畏感

本手记内容皆得到当事人的许可,手记中的人名皆为虚名。

送孩子上学的路上,校门口的那个十字路口,总是最热闹的。那天早上也不例外,车来车往,人声嘈杂。忽然“砰”的一声,一辆电动车被撞翻在地。骑车的是个中年男人,头盔摔出去老远,躺在地上动弹不得。司机也是个年轻人,脸色煞白,手足无措地站在一旁。周围的人群一下子围了上去,有人打电话报警,有人掏出手机录像,也有人看了看,默默走开了。

我站在不远处,看着这一切,心里突然一紧。人这一辈子,说到底,真的经不起一点意外。我们总是太自信,觉得自己年轻,身体好,熬夜加班没关系;觉得自己运气好,赶时间闯个红灯也没事;觉得自己懂得多,什么都能掌控。可是,一场病,一场车祸,甚至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都可能让我们措手不及。

我住的小区里,有一位退休的老医生,姓张,说话总是轻声细语,走路也慢悠悠的。他家里摆满了各种医学书籍,有时候,还会翻着病历研究半天。有一次,我问他,干了一辈子医生,见过那么多病人,会不会已经看淡了生死。他笑了笑,说:“不是看淡了,是更敬畏了。越了解人体结构,越明白生命的精密和脆弱。”

敬畏,不是胆小怕事,而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它会让我们在开车的时候,多留心一下路况,雨天会自觉减速,遇到行人多等一会儿。它也会让我们在说话的时候留点分寸,在做事的时候留点底线。我们常以为征服了自然,其实不是。台风一来,大树连根拔起;地震一震,高楼也会摇晃;暴雨一冲,山路就可能塌方。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永远只是学生,不是主宰。

老一辈人常说:“头顶三尺有神明。”其实神明不在天上,而是在我们心里。那是对未知的谨慎,是对自然的尊重,是对良知的坚持。就像小时候,家里吃饭,长辈总是说夹菜要转盘,不能把手伸得老长,说是规矩。长大后才明白,这不是简单的礼节,更是一种对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人生只有一次,所以,更值得我们用敬畏之心去过好每一天。敬畏不是让我们活得战战兢兢,而是学会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懂得进退,知道分寸。就像一棵树,它既会向着阳光努力生长,也会把根深深地扎进土壤里,牢牢抓住大地。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