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在恋爱中会“患得患失”

恋爱中反复出现的患得患失,本质是内心安全感的缺失在亲密关系中的投射,可从三个核心层面解析: 1. 依恋模式的深层影响 童年时若常被养育者忽视或情感不稳定(如忽冷忽热),易形成“焦虑型依恋”。这类人成年后会对伴侣的态度极度敏感,对方晚回消息就脑补“被抛弃”,本质是潜意识在重复“害怕不被重视” 的童年体验,用过度关注寻求确定感。 2. 自我价值感的捆绑 把伴侣的认可等同于自我价值,会陷入“他离开=我不够好”的认知陷阱。比如童年常被比较的人,恋爱中会通过对方的偏爱确认自身价值,一旦对方表现平淡,就触发“我不值得被爱”的恐慌,进而用控制、讨好等方式抓取关系。 3. 对“不确定性”的恐惧放大 亲密关系的本质是“无常”,但患得患失者会将这种不确定性灾难化。他们习惯用“如果他不爱我了怎么办”的假设消耗自己,实则是不敢面对“关系可能结束”的风险,试图通过“掌控细节”消除不安,反而因过度紧绷推远对方。 破解的关键,是学会区分“对方的行为”与“自我的解读”,比如对方忙碌≠不爱你。同时,把对关系的关注放回自身成长,当自我价值不依附于关系时,患得患失便会自然减轻。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