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人先愈几

老中医给弟子上第一课,总在药炉前悬一面铜镜。"脉案写得再好,先看看镜里的自己。"他说。 那年瘟疫,城中名医们忙着开方施药,老中医却闭门三日。弟子不解,他只指了指铜镜:"舌苔厚腻,双目赤红,自身气血紊乱,怎敢给人诊病?"三日内,他只饮甘草水,静坐观心,待镜中人面色平和,才携药箱出门。 医者的案头总该有两把尺:一把量脉象,一把量己身。针灸师施针前会先按揉自己的合谷穴,确认指力沉稳;推拿士晨起必做八段锦,保证气息匀长。就像园丁修剪花木前,总要先磨亮剪刀——钝器只会撕裂枝叶,心浮气躁的医者,又怎能精准触碰病灶? 曾见针灸名家为患者行针,进针前先闭目凝神,将自己的呼吸调至与患者同频。他说:"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心若不静,针便是死的。"那些急于求成的治疗,往往是医者将自身焦虑转嫁到患者身上,看似忙碌,实则是用他人的身体,练习自己的慌乱。 愈人如渡舟,自身先得是稳固的岸。你若波涛汹涌,怎渡他人过河?药箱里装的不仅是药材,更该有医者的清明——先治好了自己的急功近利,才能熬出安抚众生的良方。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