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疏导“嫉妒、失落”等复杂情绪的游戏 (适合因被忽视、对比、失败产生的情绪,比如“妈妈更爱弟弟”“比赛输了”) 1. “情绪分享瓶” - 准备一个透明瓶子,让孩子把“不开心的事”画在小纸条上(或用不同颜色的珠子代表不同情绪:红色=生气,蓝色=难过),放进瓶子里。 - 家长也放一张自己的“情绪纸条”(比如“妈妈今天因为工作失误有点失落”),然后一起“封瓶”:“现在我们把不开心存起来,明天可以打开看看,也许就没那么难过了。” - 作用:通过“物化情绪”让孩子觉得“不开心可以被收纳,不会一直缠着我”。 2. “优点大轰炸”游戏 - 当孩子因“不如别人”而失落时,玩“互相夸夸”:每人轮流说对方一个优点,比如家长说:“你刚才虽然输了,但没有哭闹,很勇敢!” 引导孩子说:“妈妈刚才陪我玩,很耐心!” - 可以加入玩具角色:“小熊说,它觉得你搭的积木比谁都好看!” - 作用:通过强化自身价值感,缓解因对比产生的失落。 3. “失败没关系”模拟赛 - 玩简单的竞技游戏(比如搭积木比赛、跑步比赛),故意让孩子体验“输”,然后说:“哇,你刚才虽然输了,但跑得比上次快了!我们再玩一次,输了也可以笑一笑呀!” - 家长自己“输”的时候,夸张地说:“哎呀我输了,但玩得好开心!再来!” - 作用:用游戏弱化“失败的负面感”,让孩子知道“情绪可以和结果分开”。 四、通用型“情绪表达”游戏(适合日常培养情绪感知力) 1. “表情猜猜乐” - 家长做一个表情(开心、生气、委屈),让孩子猜“这是什么情绪”;然后互换,让孩子做表情,家长猜。 - 进阶版:结合场景猜,比如“妈妈刚才被你不小心撞到,现在这个表情是什么情绪?” - 作用:强化“情绪与表情的关联”,提升情绪识别能力。 2. “情绪绘本续编” - 读情绪主题绘本(如《我的情绪小怪兽》《菲菲生气了》),读到主角遇到情绪时停下来,问孩子:“如果你是菲菲,生气了会怎么...慢慢引导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