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描述的这些状态——胡思乱想、自我厌恶、怀疑自己的决定,可能是内心焦虑、自我价值感偏低的表现,甚至可能是抑郁情绪的信号。这些感受确实会让人陷入痛苦的循环,但你能意识到这些问题并想改变,其实已经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可以试试从这几个方向慢慢调整: 1. 先停下对自己的“批判”,试着“观察”而非“否定” 你现在对自己的厌恶和怀疑,就像心里有个严厉的声音在不断指责。试着把这个声音“拉开一点距离”——比如,当你又在想“我做的决定肯定错了”时,别急着认同,而是告诉自己:“哦,我现在又在怀疑自己了,这是我的想法,不代表事实。” 我们的想法≠事实。就像天阴了不一定会下雨,“怀疑自己”也不意味着你真的“做错了”。先学会把“想法”和“事实”分开,减少自我攻击。 2. 别和“胡思乱想”硬刚,试试“轻放”它 胡思乱想时,越想“控制自己别想”,反而越容易陷进去。可以试试“5分钟专注法”:当大脑开始乱转时,给自己定个5分钟闹钟,允许自己“尽情想”——把担心的事、怀疑的点都在脑子里过一遍,闹钟响了就告诉自己:“好,想的时间到了,现在我要去做点别的了。” 也可以随手拿张纸,把乱七八槽的想法写下来。写的过程其实是在“外化”这些情绪,会发现很多担心其实是重复的、没有依据的,写出来后心里会轻松一点。 3. 从小事开始,积累“自我信任” 怀疑自己的决定,往往是因为过去可能有过失望的经历,或是总在放大“做错的风险”。可以从极小的事情开始,刻意练习“相信自己”:比如今天决定“喝奶茶还是喝水”,不管选了什么,都告诉自己:“这是我当下的选择,没什么对错,我接受它。” 慢慢用这些“小事的确定感”,替代对“做错事的恐惧”。其实人生很多选择本就没有绝对的对错,更多是“不同的体验”而已。 4. 如果自我调整很难,一定要寻求帮助 如果这些状态持续了很久(比如超过2周),已经影响到你的睡眠、吃饭、工作或社交,别硬扛。可以试试: • 和信任的人聊聊:哪怕只是说“我最近总觉得自己不好”,被倾听本身就有疗愈作用; • 寻求帮助 :可以完全信任我.来找我聊天.比如是否和过去的经历、自我期待有关),我会教你一些具体的调节方法(比如认知行为疗法,帮你改变“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 你现在的感受不是“矫情”,也不是“你不够好”,更可能是内心需要被关注、被照顾的信号。就像身体生病需要休息治疗,心理的“疲惫”也值得被认真对待。慢慢来,你已经在努力了,这就很珍贵。 #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