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别逼自己“快点好起来”
内耗的一大根源,是我们总跟自己较劲——“都过去了,我怎么还在想?” 但情绪就像潮水,你越想按住它,它越容易反扑。不如先承认:“我现在就是有点累,有点乱,这很正常。” 允许自己偶尔发呆、翻旧聊天记录,反而会轻松些。
2. 给生活塞点“具体的事”
内耗的时候,大脑总爱反复咀嚼那些模糊的情绪。这时候可以找点“必须动手/动脑”的事把它占满:比如拼一幅拼图、学一道新菜、甚至整理衣柜——当注意力落在具体的动作上,那些盘旋的念头就没那么多空间了。亲测有效,身体动起来,情绪会跟着“落地”。
3. 把“心里的结”写下来
如果总忍不住想“当时是不是我错了”“他那句话到底什么意思”,不如拿张纸写下来:“我现在纠结的是哪件事?这件事里,我真正在意的是什么?” 很多时候,写着写着就会发现,那些拧巴的想法其实没那么复杂,甚至有点“钻牛角尖”。写出来的过程,也是给情绪“复盘”的过程,写完可能会突然觉得:“哦,原来也就这样。”
4. 让身体帮情绪“减负”
情绪藏在身体里——内耗久了,可能会失眠、没胃口。反过来,照顾好身体也能安抚情绪:每天抽10分钟晒晒太阳(阳光会让人分泌血清素,天然的“快乐激素”)、睡前泡个脚、哪怕只是下楼走两圈。身体舒服了,心里的紧绷感也会松一点。
其实“好起来”没有固定速度,就像伤口结痂,总得给它时间慢慢长。你已经在往前走了,这就够啦。如果某天真的觉得撑不住,也可以找信任的朋友骂两句、哭一场,别自己扛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