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行动指南:从“我不够好”到“真正爱上自己”

① 自我接纳:看见自己,才能看见别人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自我接纳是幸福的起点。它不是自我肯定,而是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局限与不足,接受“不能改变的”,并专注于“可以改变的”。只有当我们不再抗拒真实的自己,才能真正开始成长。自我接纳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力量,它让我们看清自己,也看清他人,可以更智慧从容地面对生活。 ②他者信赖:信任自己,才能信任他人 阿德勒指出,真正的信任是无条件的。他者信赖,意味着把他人当作伙伴,而不是敌人。只有当我们不再怀疑,才能真正融入群体,获得归属感与安全感。 我理解这种信任是建立在自我信任的基础上,自己都不相信,何来无条件的信任别人呢?并且要拥有内在智慧,不能教条的来执行。比如说曾经借钱不还的朋友再次来借钱,这种情况还是要拥有自己的判断力的…… ③ 他者贡献:用“利他”打破自我怀疑 哈佛大学的「助人与心理健康关联研究」:定期利他行为可提升自我价值感(Harvard Gazette, 2017) 工作、奉献、帮助他人,这些看似外在的行为,其实都是为了实现内在的价值。阿德勒强调,他者贡献不是牺牲自己,而是通过为他人创造价值,来确认“我在这里”的意义。当我们感受到自己对他人有用时,内心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便油然而生。 他者贡献,是通往幸福的桥梁,也是我们与世界连接的方式。 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阿德勒心理学中“共同体感觉”的核心。愿我们都能在接纳自我的基础上,学会信任他人,为他人创造价值,从而获得真正的幸福与自由。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