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手记内容皆得到当事人的许可,手记中的人名皆为虚名。
你是不是觉得,家里人多聊聊天,把事情说清楚,家庭关系就会更好?错!在很多内耗型家庭里,恰恰是话太多,才让矛盾不断升级。就像我邻居家,有一次孩子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本来孩子已经很自责了,结果妈妈看到后,先是一顿数落,说孩子毛手毛脚,然后又开始翻旧账,说起孩子以前各种不小心弄坏东西的事。孩子委屈得直掉眼泪,爸爸听不下去,就和妈妈吵了起来,说她不该这样没完没了。结果一家人闹得不可开交,原本一件小事,因为妈妈的“话多”,变成了家庭大战。
很多人以为,把心里的想法都倒出来,就能解决问题,却不知道,有时候过度的表达,只会让情绪更加激化,让家庭氛围变得更糟糕。今天就来聊聊,内耗型家庭中“事已至此,还要话多”这个通病,以及该怎么打破这个怪圈。
1、话多背后,是情绪的失控
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说过:“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为什么在家庭中,很多人会事已至此还话多呢?其实很多时候,这背后是情绪的失控。当我们被愤怒、焦虑、不满等情绪占据时,就会忍不住用语言去发泄,试图通过不断地说,来让对方意识到错误,或者满足自己的需求。
我有个朋友,他的父母就是这样。每次他考试没考好,父母就会不停地唠叨,从学习态度说到未来前途,从这次考试的失误说到平时的种种毛病。父母的本意是想让他重视学习,可那些话里满满的都是指责和不满,让朋友心里很抵触。他说,每次父母这样唠叨,他就想躲得远远的,根本不想听他们说什么。
情绪失控下的话多,往往不是有效的沟通,而是一种伤害。所以,当你感觉自己要“话多”的时候,先试着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问问自己,此刻的情绪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更平和的方式来表达。 2、无休止的争论,让家庭关系陷入僵局 富兰克林说过:“如果你总是争论、辩驳,或许你偶尔能赢,但那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在家庭里,很多时候话多就会演变成无休止的争论。双方都想证明自己是对的,都想让对方听从自己的观点,结果越说越激动,矛盾也越来越深。 我认识一对夫妻,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争吵。比如今天谁做饭、孩子该怎么教育之类的。每次一有分歧,两个人就开始各说各的理,谁也不让谁。有时候甚至会从一件小事,扯到过去的种种不愉快,吵得面红耳赤。原本恩爱的夫妻,因为这些无休止的争论,感情渐渐变得冷淡,家庭氛围也变得很压抑。 家庭不是战场,不需要争个输赢。很多时候,放下争论,多一些理解和包容,才能让家庭关系更和谐。当和家人有不同意见时,不妨先听听对方的想法,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也许你会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矛盾。 3、懂得闭嘴,是家庭幸福的智慧 伏尔泰说:“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 在家庭中,懂得闭嘴,学会倾听,往往比说个不停更重要。当事情已经发生,过度的言语可能无法改变事实,反而会让情况更糟。这时候,给彼此一些空间和时间,让大家都能冷静下来,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我有个亲戚,他们家以前也经常因为一些琐事闹得不愉快。后来,他意识到了话多的问题,开始学会控制自己。当孩子犯错或者和家人有分歧时,他会先让自己安静下来,等大家情绪都平稳了,再心平气和地去沟通。没想到,这样一来,家庭氛围好了很多,孩子也更愿意和他交流了,家庭关系越来越融洽。 所以,不要让“话多”成为家庭内耗的根源。学会在适当的时候闭嘴,用倾听和理解去代替指责和抱怨,你会发现,家庭会变得更加温暖和幸福。从现在开始,试着改变自己,为家庭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家庭,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少一些无意义的话多,多一些温暖的理解和包容,才能让家庭成为我们心灵的港湾。记住,有时候,沉默是金,在家庭中更是如此。愿你我都能拥有一个幸福美满、没有内耗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