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世上没有后悔药,而“离婚冷静期”的设置就是给不少濒临破裂的婚姻,准备了一剂为期1个月的“后悔药”。为冲动型离婚提供了缓冲地带,为破碎的婚姻提供了修复的机会。 之前有报道,一对年轻夫妇前脚领完结婚证,后脚就要闹离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现在“80后”“90后”独生子女进入婚恋期,他们大多是“双独婚姻”家庭,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个性要强又自我,缺少宽容,也缺乏经营婚姻的耐心和信心外,还由于中国是现在世界上离婚最容易和成本最低的地方之一。在很多国家,离婚并不是一件很顺畅的事情。给离婚程序制造一些障碍,并不能简单概括为“阻止离婚”,而是给夫妻双方一个再次理性选择的机会。离婚冷静期与分居明显不同,分居被打上了太多的负面烙印,而离婚冷静期则显示出夫妻双方对婚姻更为谨慎和积极的态度,更重要的是体现出双方对婚姻的责任感,包括对爱人、对孩子,以及对老人的责任,通过这一期间的调节,能够最大限度地把对彼此和家人的伤害降到最低。 民政局每天来来往往有那么多离婚的人,有多少是真的再也过不下去的夫妻呢?丈夫与妻子唇齿相依,难免会有磕碰。有很多对夫妻,如果没有离婚冷静期,肯定已经劳燕分飞。两个人在这段时间里懂得了宽容与理解,相信也想起了很多过往的时光,怀念从前的好,怀念对方的好,怀念家庭的好。过去的那些幸福瞬间,带来爱的感觉的瞬间,随着彼此间的冷静重新回到心间,走回到一处。 美国心理学家戈特曼曾经说过:“再好的婚姻,一辈子也有200次离婚的念头和50次掐死对方的冲动。”如果两个人都坚持做原原本本的自我,遇到摩擦碰撞不肯退让,遇到争端冲突不肯妥协,那么只会加剧两个人的矛盾,固执下去,只有离婚一条路。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当年喜欢的那个人,脾气温和,性格开朗。但婚后,你突然觉得,他的温和更多的是因为没有触及他的底线,也许有一天你会被他青筋爆出地大声呵斥而吓到。于是你开始深思,他竟然还有这么狰狞的一面,不禁怀疑自已是否真的认识这个人。终于在一次吵架的时候,你忍无可忍,对着他道出了心声:“我当初真是瞎了眼,才和你在一起,离婚!” 俗话说冲动是魔鬼,这句话放到任何场合都适用。一句争吵后喊出的“离婚”,有多少一时冲动在里面,给离婚一个冷静期,就是要给婚姻加一道保险,多一次选择机会。常言道一日夫妻百日恩,就算彼此自认为感情已经走到了尽头,内心还是会挣扎和痛苦一辈子,而这段时间正可以作为过渡和适应期。特别是对于女人来说,一旦碰到离婚,能够从这件事中彻底抽离出来的时间会更长。如果有一个离婚冷静期,可以更为平稳地软着陆,避免造成心理上的严重创伤。在缓解夫妻矛盾的同时,也可以给家人提供一个缓冲和适应期,一般刚刚离婚的夫妻双方为了孩子的成长和老人的身体,都会善意隐瞒,现在则可以在离婚还没有成为事实之前,试探性地传达给家人一些信号,有助于夫妻对离婚有一个多方面、全方位的周全考虑。 为时一个月的离婚冷静期,能让我们看清自已的婚姻到底应该继续前行,还是各奔东西。更重要的是,在这段时间里,可以理顺思路,重新认识彼此和婚姻。它是离婚的一个缓冲地带,可以缓冲婚姻危机,给双方一个冷静期,以便做出更加理性的选择。 除了那些能重修旧好的夫妻以外,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夫妻尽管磕磕绊绊,甚至出现家暴等婚内恶性事件,彼此早就心已空,爱已亡,却还非要捆在空壳的婚姻里,让两个人每天都活在伤痕累累的阴影中。人生短暂,但也有几十年光阴要度过,与其在一起饱受煎熬,度日如年,不如给彼此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重新出发,找到余生真正的幸福。而这时的冷静期则可以帮助双方调节婚姻解体后的心理状态,将离婚的伤害降到最低,使彼此能够“好聚好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