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破除习得性无助

破除习得性无助,关键在于重建对生活的掌控感,可从以下四步着手: 第一步:拆解“不可控”的错觉 习得性无助的核心是“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没用”,但这种认知往往源于对问题的过度笼统化。试着把困扰你的事情拆解成具体小问题,比如“工作总出错”可拆分为“沟通信息遗漏”“流程不熟悉”等。每个小问题都能找到对应解决方案,比如“提前记录沟通要点”,用具体行动打破“全盘失控”的偏见。 第二步:积累“微小成功”体验 从小目标开始,刻意创造“通过努力达成目标”的经历。比如每天坚持10分钟运动、按时完成一件小事,并用笔记记录下来。这些积累会像拼图一样,逐步重塑“我能做到”的信念,比如学生可从“每天弄懂一道错题”开始,用持续的小进步替代对“考高分”的恐惧。 第三步:调整归因方式 避免把失败归因于“我不行”这类稳定、内在的原因,学会区分“暂时没做好”和“永远做不到”。比如求职失败,可归因于“简历匹配度不足”而非“我能力差”,前者指向可改进的具体行动(优化简历),后者只会强化无助感。 第四步:主动寻求“可控反馈” 向信任的人(朋友、导师)倾诉,获取客观反馈,明确哪些部分是自己能改变的。也可以尝试新领域的小事(如学一道简单的菜),在全新场景中体验“可控感”。当你意识到“我能影响结果”,无助感便会逐渐瓦解。 打破习得性无助的过程,本质是用一次次“主动选择+正向反馈”,替代过去“被动承受”的惯性。耐心积累,掌控感会慢慢回到手中。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