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成长不做内耗的带头者

三国演义是非常精彩的一部小说,但是里面的人物对比汉初的能臣武将还是略逊一筹,逊在哪里呢?举两个例子,一个田丰,一个诸葛孔明。 田丰之死,真的不冤,历史上一个被认为深谋远略的人物,总会让人惋惜未遇明主。但如果你是袁老板,你会怎样对他呢。 自己手上有着数倍于对方的军队,兵强马壮,为何不放手一搏,悲观者总是正确,但是成功属于乐观者。田丰如果真有才能,何不帮助袁老板,打赢这一场富裕仗,难道很吃力么。哪怕凭自己的能力守好粮仓也是大功一件,在曹老板粮食用尽之时若是能和许攸一起说服袁绍及时出兵,是不是胜利的天平,就倾斜向了袁老板这一方。 诸葛亮不让刘备出征东吴,看似高瞻远瞩,又何尝不是内部心力的损耗,跟着去,在夷陵之战时,识破对方的火攻计划,这是蜀汉国力最强的时期,此时不打,以后因国力衰微,再怎么努力也只是徒劳。打赢这仗,赢回荆州,你才配比肩张良,才能再造大汉。(当然,以上两则故事情节来源于小说,实际历史应该另有考量) 为人臣者,应该做的是以领导核心的战略为方向,团结在一起,出谋划策,帮助集体实现战略目标。心力达成一致,形成合力,战必胜,攻必克。 个人也好比一个企业,一旦出现内耗,出现自身内部行为和想法的不一致,就应该及时调整,定了战略就积极协调自己全部智慧去执行,一边做,一边想怎么做;不能一边想做,一边怀疑做还是不做,形成内耗,做什么也不会有好结果。 佛说浇花心就在浇花上,砍柴就心就在砍柴上,不能浇花时想着砍柴,砍柴时想着浇花,这样人就能成事,就能快乐。希望以上文字能给您些许启发,加油诸位。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