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胁性语言:如“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父母说这类话通常是为了控制孩子,满足自己的权力欲,让孩子服从。但这会让孩子觉得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从而心生恐惧,变得敏感、不自信,成年后也难以摆脱这种思维和情感模式。 对比式打压:“你看看谁谁谁”是典型的对比式打压语录。父母可能本意是激励孩子,却忽视了孩子的感受。这种比较会破坏孩子的自我认同,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不被看见,只有变成别人才值得被爱,进而导致孩子自卑、叛逆。 道德绑架式语言:“我是为了你好”这句话,背后可能藏着父母的私心和控制欲。父母以爱的名义,干涉孩子的选择,却没有考虑孩子的需求和意愿。长期被这种语言束缚的孩子,会逐渐失去主见,不知道如何做出真正适合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