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怎么告诉孩子?

一、准备:选对时机和氛围 - 时机:避开孩子生病、考试、开学等特殊节点,选一个周末下午,全家状态放松时说(比如刚一起做完游戏后)。 - 氛围:关掉电视、放下手机,坐在孩子身边,用肢体接触传递安全感(拉着手或轻轻拍肩)。提前深呼吸,确保自己语气平稳——你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感受。 二、话术:用孩子能懂的语言“说事实” 1. 核心信息要明确,不绕弯 - 对3-6岁孩子:“爸爸妈妈以后不会住在同一个房子里了,但爸爸还会经常来看你,妈妈也一直陪着你。” - 对7-12岁孩子:“爸爸妈妈尝试了很多办法,还是决定分开生活,但我们对你的爱一点都不会变。” - 关键:不说“爸爸/妈妈不要我们了”,不说对方坏话,只陈述“分开住”这个事实。 2. 主动回应孩子的“小问号” - 孩子可能问:“那我住哪里?” 答:“你平时住妈妈这里,周末可以去爸爸那里玩,我们已经商量好了。”(提前和对方统一口径) - 孩子问:“是不是因为我不乖?” 答:“完全不是,是爸爸妈妈之间的问题,和你没关系,你一直是很棒的孩子。” 三、应对情绪:允许孩子“不开心” - 哭了怎么办? 不强迫“别哭了”,而是抱着他说:“妈妈知道你现在难过,想哭就哭一会儿,我陪着你。” 等平静后再重复“我们都爱你”。 - 沉默或抵触? 不追问“你怎么想的”,给孩子时间消化。当天晚上睡前,轻轻问:“今天说的事,你有什么想聊的,随时找我。” - 反复确认? 孩子可能几天或几周后又问“你们真的不在一起了吗”,耐心重复答案,用行动证明(比如爸爸按时来看望),帮他建立安全感。 四、避坑:这3句话绝对不能说 1. “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离婚了”——让孩子背负愧疚感; 2. “你爸爸/妈妈特别坏”——破坏孩子对亲情的信任; 3. “以后你只能选一个人”——制造对立,加剧孩子的分裂感。 五、后续:用“稳定”代替“补偿” - 保持生活节奏:上学、吃饭、 bedtime 不变,熟悉的规律能减少孩子的不安。 - 不刻意“讨好”:不用买玩具、满足所有要求来弥补,正常陪伴(比如睡前讲故事)比物质更重要。 - 父母统一战线:提前和对方约定,不在孩子面前争吵,关于探望、教育的问题私下沟通,让孩子感受到“虽然分开,但大人能好好合作”。 最后想说:告诉孩子离婚的那一刻,你可能比他更紧张,但请相信,孩子需要的不是“完整的家”,而是“确定的爱”。用平静的态度传递“分开是大人的选择,但对你的爱永远不变”,孩子会慢慢理解并适应。你不必做到完美,真诚和稳定,就足够了。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