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自己摆脱自责

摆脱自责,关键是要学会和自己“和解”——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苛责其实远超事实本身。分享几个具体的方法,你可以试试: 1. 先给“自责”画个“边界”:区分“事实”和“情绪” 自责往往是“情绪放大”的结果。比如一件事没做好,事实可能是“我这次某个环节没考虑周全”,但自责会变成“我怎么这么没用,什么都做不好”。 试着拿张纸写下来: - 这件事里,我确实做错/没做好的具体部分是什么?(只写客观事实,比如“开会迟到了”“忘记回复消息”) - 哪些是我过度脑补的负面评价?(比如“我总是不靠谱”“别人肯定觉得我很差劲”) 分开之后会发现,很多自责其实是情绪在“添油加醋”,事实本身并没有那么糟。 2. 用“对待朋友的方式”对待自己 想想看:如果你的朋友遇到和你一样的事,你会怎么安慰他?大概率会说“没关系,谁都有出错的时候”“你已经很努力了”。 但到了自己身上,就变成了“我怎么能犯这种错”。 下次自责时,试着在心里模拟和朋友对话的场景,把对朋友的宽容“借”给自己——你对别人的理解,同样值得给自己一份。 3. 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件事,换个人就一定能做好吗?” 很多时候,我们会默认“只要我足够好,就不会出错”,但现实是:任何人都有局限,会受环境、时机、能力等各种因素影响。 比如工作搞砸了,可能是信息没同步、时间太紧张,未必全是你的责任;关系出问题,也从来不是一个人的错。 承认“我有做不到的事”,不是软弱,而是清醒——没有人是完美的,接受自己的“有限”,反而能减少内耗。 4. 用“行动补偿”代替“反复纠结” 如果确实是自己的问题,与其陷在“我错了”的情绪里,不如想想“接下来能做什么弥补”。 比如忘了给对方准备礼物,自责“我太不上心了”,不如现在去补一份,或者认真说句抱歉;工作失误了,纠结“我怎么这么笨”,不如复盘原因,下次改进。 行动能转移注意力,也能让你感受到“我有能力修正错误”,比单纯的自责更有意义。 最后想对你说:自责本质上是“希望自己更好”的变形,但过度苛责只会消耗你。就像走路摔了一跤,重要的不是骂自己“怎么不长眼”,而是站起来拍掉灰尘,继续往前走——你对自己的善意,才是支撑你走得更远的力量。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