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孩子四种习惯、轻松做到不费妈

1 掌控学习的习惯 在多元智能理论中,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等都属于孩子的学习能力范畴。这也是父母们最看重的地方。 当然,越在意什么,就越被什么所折磨。因为过于看重学习,父母们对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会格外敏感。比如面对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拖延、以及偶尔的厌学情绪,家长就会变得很焦虑。因为急着想解决问题消灭问题,他们要么简单粗暴地用训斥惩罚的方式来逼着孩子改变,要么用讲大道理的方式试图说服孩子改变。但是,这样做不仅没有效果,有时还会导致父母和孩子关系的紧张。 面对问题,发脾气没有用,说教也没有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不是不想做好,而是不知道怎么做。所以,帮助孩子养成各种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知道怎么自己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事。 2 掌控社交的习惯 从婴幼儿到青少年,孩子们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生课题,就是社会化。所谓社会化,就是孩子从家庭关系中走出来,学习和掌握如何与小伙伴、同学、老师等社会关系的相处。这也是人际关系智能所说的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 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不是因为学习能力差,而是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容易与身边的人发生冲突和矛盾,进而影响学习。这也是有些孩子产生学校恐惧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一部分,我们会分享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社交习惯,帮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高情商的社交小达人。 3 掌控情绪的习惯 多元智能理论中还有一种自省智能,也即一个人自我觉察的能力。用在孩子身上,其实就是让孩子拥有掌控自我情绪,提高心理韧性,确保心理健康的习惯。 近些年,很多家长有这样一种感受:孩子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但内心越来越脆弱。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越来越多的孩子被焦虑、抑郁等问题所困扰。 因此,帮助孩子养成正确处理情绪的习惯,学会自我调节心理健康,就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4 掌控生活的习惯 学习固然重要,但学习好并不代表就能成才,也不代表就能幸福。在培养学习能力之前,还有一个地基很重要,那就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很多人把做饭、收拾房间、整理衣服等生活琐事当成一种负担。父母出于关爱,会避免孩子做这些事情。但这实际上是对孩子自主性的一种损害。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一定是一个人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生活的人。 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仅是为了拥有独立性,也是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