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后的醒悟:把自己“还”给自己,才是最好的爱娃配方

自从孩子出生,我的世界几乎都围绕着娃,所有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优先给他,自己就像只是“XX 妈妈”。带娃虽累,但孩子一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为了孩子,自己的需求总是被忽视,买东西先紧着孩子,朋友邀约也拒绝,口头禅成了“没事,当妈的不都这样吗?”“孩子好就行”。 然而,身体的疲惫、内心的委屈、对孩子的莫名烦躁,以及自己灰扑扑的气色和细纹,让我心里隐隐作痛。在儿童医院看到那些疲惫的妈妈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孩子看到这样的我,他未必会开心,也可能影响他对人际关系的看法。 我开始明白,爱孩子和爱自己并非二选一,“牺牲型”的爱会耗干自己,还可能让孩子背负心理负担或形成不良模式。真正的爱,需要妈妈这个“容器”丰盈,才能给孩子更充沛稳定的爱。 我的改变从小事做起: 一是设立“自我滋养”清单,即便每天只有 15 分钟,清晨喝茶看书、午休散步、孩子睡着后泡脚敷面膜等,都能为自己充电。 二是重新定义“买东西”,除给孩子买必需品,也允许给自己买喜欢的衣服、护肤品等。 三是勇敢说“不”,对不合理的家庭分担要求和侵占休息时间的邀约说“不”,家人也会慢慢习惯。 四是表达真实感受,感到累或不开心时,温和地向家人和孩子表达需求,不再强撑。 当我开始爱自己,神奇的事发生了。我不再烦躁,对孩子更有耐心,家里气氛轻松,孩子也更喜欢和我玩。我明白了,学会“讨好”自己,才是给孩子最健康的爱,这比昂贵玩具和培训班更重要。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