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三角理论:亲密,激情和承诺

爱情的三角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腾伯格(Robert Sternberg)提出,认为爱情由三个核心成分构成: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和承诺(Commitment)。这三种成分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爱情关系。以下是详细解析: 1. 亲密(Intimacy) -定义:情感上的深度联结,表现为信任、理解、分享和支持。 -表现: - 彼此感到温暖、亲近和安全。 - 愿意分享私人感受和秘密。 - 互相尊重、包容和共情。 重要性:亲密是长期关系的基础,能增强情感的稳定性和满足感。 2. 激情(Passion) 定义:强烈的生理吸引和性冲动,但也包括情感上的兴奋、浪漫和渴望。 表现: - 对伴侣有强烈的身体吸引力。 - 渴望与对方建立亲密接触(如亲吻、拥抱)。 - 关系初期常伴随“热恋期”的迷恋状态。 激情的特点:激情通常是短暂的,随时间可能减弱,需通过其他成分维持。 3. 承诺(Commitment) 定义:理性选择维持关系的决心,包含短期决定“爱一个人”和长期承诺“维系爱情”。 表现: - 愿意为关系投入时间、精力和资源。 - 面对困难时选择共同克服。 - 计划未来(如结婚、组建家庭)。 稳定性:承诺是长期关系的支柱,尤其在激情消退后起关键作用。 爱情的类型:三种成分的组合 斯腾伯格认为,三种成分的不同组合会形成7种爱情类型: 1. 无爱(三者皆无):普通社交关系。 2. 喜欢(仅亲密):友谊,但缺乏激情和承诺。 3. 迷恋(仅激情):一见钟情,但缺乏深度联结和承诺。 4. 空洞之爱(仅承诺):如包办婚姻,缺乏情感和激情。 5. 浪漫之爱(亲密+激情):热恋期情侣,但未考虑未来。 6. 伴侣之爱(亲密+承诺):长期稳定关系,如老夫老妻。 7. 愚昧之爱(激情+承诺):闪婚等冲动决定,缺乏深度理解。 8. 完美之爱(三者兼具):理想状态,但现实中难以长期维持。 现实意义: - 动态变化:爱情成分会随关系阶段变化。例如,激情可能转化为亲密和承诺。 - 关系修复:若某成分缺失(如激情消退),可通过共同目标、新鲜体验或沟通弥补。 - 文化差异:不同文化对三成分的重视程度不同(如西方重激情,东方重承诺)。 ---思考与启示: - 你的爱情中哪种成分占比更高?是否存在失衡? -长期关系需要:用亲深化联结,用激情保持活力,用承诺抵御风险。你的爱情中哪种成分占比更高?是否存在失衡? - 完美爱情是目标,但接受不完美才是常态,关键在于双方的努力和经营。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