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妈妈如何找回被“撕碎”的自我?三步重建生活掌控感

凌晨两点半,28岁的晓雯刚给哭闹的二胎换完尿布,电脑屏幕微光映出她浮肿的黑眼圈,白天未完成的报表还剩三分之一。成为“背奶妈妈”后,她日程精确到分钟,这种紧绷状态持续三年,在体检查出甲状腺结节时彻底爆发,她感觉自己“好像被撕成无数碎片,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那块”。 「身份耗竭」正席卷当代职场妈妈群体。发展心理学研究显示,多重社会角色带来的持续角色转换,会消耗大量认知资源。 重建自我有三个关键动作: 一是绘制情绪热力图(每周2次,每次15分钟),用不同颜色标注引发焦虑的时间段,如橙色代表工作对接、紫色代表家庭事务、红色代表自我怀疑时刻。32岁的会计主管李娜记录两周后发现,真正消耗能量的是“担心孩子生病影响工作”的灾难化想象,这种「心理预演」占据37%的情绪能耗。 二是设立「不可侵犯时间」(每天30分钟起)。神经科学证实,前额叶皮质需要绝对专注才能完成深度自我修复。新手妈妈可尝试“折叠时间”,宝宝小睡时敷面膜听冥想音频;职场中层管理者则要明确告知家人特定的“重生时刻”,此时间段孩子哭闹由其他照料者优先处理。 三是构建支持型人际网(每月新增1个有效联结)。不同于传统闺蜜吐槽会,心理倾听能提供「认知脚手架」。31岁的产品经理苏晴在松果平台找到育儿顾问兼职业导师,通过结构化对话,她学会将部分育儿责任转移给机构,让孩子获得更科学的早期教育。 当看到“为母则刚”的鸡汤时要记住,找回自我的过程,就是给自己的每个社会角色画出清晰的晶界。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