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后台收到一条留言,有人周末和朋友聚餐、刷短视频、买新衣服,却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怀疑自己丧失了快乐的能力,这条留言获赞300 +次,原来很多人正在经历“情绪麻木”。 心理学上的快感缺失(Anhedonia),指无法从以往能获得愉悦的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它不同于抑郁症,更像一种“情绪倦怠”,比如追完剧更空虚,旅行拍照只为发圈获赞,恋爱像完成“甜蜜KPI”。 导致陷入这种状态的原因有:一是多巴胺透支,短视频、外卖、网购让我们轻易获得即时满足,拉高了大脑的快乐阈值;二是情绪回避,职场“人设”、家庭“坚强角色”使我们习惯压抑真实感受;三是意义感缺失,生活被“搞钱”“上岸”等目标填满,失去了体验过程的能力。 改善这种状况可尝试“微小而具体”的方法: 1. 记录“愉悦清单”,写下当天让自己嘴角上扬的3件小事,如咖啡师多送了一块饼干。 2. 进行“感官唤醒”,用手触摸毛绒玩具、认真闻一朵花的香味。 3. 设置“15分钟不碰手机”时段,重新感受真实世界的细节。 一位来访者说,快乐不是持续的高峰体验,而是允许自己做个会为奶茶加料开心的普通人。最后还引发思考:自己最近一次纯粹的快乐发生在什么时候。这种对情绪麻木现象的分析和改善建议,提醒我们关注自身情绪状态,从生活点滴中寻找和感受快乐,避免被现代便捷生活和功利目标吞噬了感知快乐的能力,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