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更容易记住别人的缺点?

人们对于他人的缺点,往往如数家珍;而对于美德,却常常视而不见。这并非天性使然,实乃人性使然。 记忆这东西,向来是偏心的。它像一个暗箱,将那些刺眼的缺点显影得格外分明,而将温润的优点悄然隐去。人们对于他人的过失,总是过目不忘,仿佛那些缺点自带钩子,牢牢钩住了记忆的褶皱。究其根源,不过是缺点更能刺激人的神经,如同砂砾之于蚌壳,虽则不适,却叫人不得不注意。 缺点之所以易记,大抵因其违背常理。人们心中自有一把尺,量度着"应当如何"。一旦有人越出这无形的界限,便如白纸上的墨点,分外醒目。美德则如白纸本身,虽则洁净,却因习以为常而不被察觉。譬如一人日日行善,众人视为当然;偶有一次失态,便成众矢之的。这记忆的偏颇,恰如明人张岱所言:"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而今人却专记其"疵",忘其"真气"。 更有一层,记人缺点实乃自我安慰之术。人性深处藏着个矮子,总想踩在别人的缺陷上显得高些。记住他人的不是,便自觉清白;揪住别人的错处,便以为可掩己过。这委实是精神上的"以邻为壑",将自己的心安放在他人的过失之上。 记忆本无善恶,全凭心镜映照。若能以记缺点之心记人优点,世间便少许多戾气。可惜人心偏狭,总将他人之恶放大如斗,视他人之善渺小如芥。这般记忆,不过是人性弱点的自供状罢了。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