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打破旧有的家庭模式

本章聚焦代际创伤的阻断与健康家庭模式的重建。她指出,许多曾受原生家庭伤害的父母,因恐惧重演童年悲剧,或陷入两种极端:要么过度补偿孩子形成溺爱,要么无意识复制父母的毒性模式(如情绪暴力或情感忽视)。例如,曾被操控的家长可能因恐惧控制而完全放任,反而剥夺孩子必要的引导;童年缺爱的父母则可能通过过度侵入表达“关心”,延续情感绑架。 作者强调,打破代际循环的核心并非“完美育儿”,而是通过持续自我觉察与疗愈,将创伤转化为育儿资源。首先需识别自身未被处理的创伤反应(如因孩子哭泣触发自己被忽视的愤怒),避免将情绪转嫁至子女;其次,通过设立“情感缓冲区”(如暂停反应、自我提问“这是孩子的需求还是我的恐惧”),区分当下与过去的投射。关键步骤包括:承认“我无法给予童年未被满足的爱”,但可通过支持学习健康的情感表达;建立“错误修复机制”,向孩子示范道歉与边界尊重,而非执着于“永不犯错”的幻象。 本章赋予受害者双重力量:保护孩子的同时完成自我救赎。当父母以“真实但不完美”的姿态重建家庭互动,便能切断“伤害遗传”的链条,赋予下一代“被看见与被尊重”的情感基因。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