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阅读📖 总结 我最近一个月利用碎片时间,完成了对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著著作 《自卑与超越》的阅读。 这本书的每一个章节都透露出了作者对于合作精神的重视程度 说其是人类一切幸福的前提也不为过。 培养人们潜在的合作精神不仅能让社会的整体价值和幸福感提升 也能一定程度上改善或避免人们的精神困境和犯罪率。 合作精神为何如此之重要? 这与我们的生存条件和生理构造紧密相关。 以下是对此观点的详细阐述: 1. 人类进化历程的见证: 人类能从进化的数百万年间,走到食物链顶端,靠的从来不是蛮力。 如果仅凭肢体强健来比拼 现如今自然界中仍有许多动物优于我们。 人类的脆弱性 比如: 会饿、会冷、会生病,使得群体庇护成为生存的必需。 没有群体的支持,一个婴儿健康成长将极为困难。 2. 祖先的智慧传承: 从图腾信仰时代起,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团结一致、分工合作,为群体谋求更大的利益。 这种合作精神一直延续至今,造就了多姿多彩的人类社会。 3. 社会属性的体现: 人除了生物属性外,还拥有社会属性。 从出生那一刻起,我们便是家庭中的一员,之后的人生还会拥有兄弟姐妹、朋友同事、自己的孩子等社会关系。 在外界刺激的驱动下,我们都会尽力发展自己,以求在某一方面取得优越,获得安全感。 4. 追求优越感的动力: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对自己的境遇并不完全满意。 超越自卑,追求优越感目标,成为每个人最原始的动力。 而合作精神,正是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人们普遍都在三个方面具有优越感目标,也暗示着人生的三项终极任务: 1. 职业: 职业目标与人类和地球的关系息息相关。如何提供自己的职业技能 从地球这个资源大宝藏中获得生存资料,维持个体生命 是每个成人都要做的功课。 2. 社交: 社交则是为了让我们从群体中获得价值感和归属感。有了更多的社会支持,人的心理状态也会更健康。 3. 两性: 两性关系是伟大而珍贵的,它为人类的繁衍与生生不息做出了贡献。 健康的两性关系必然建立在平等之上,以家庭的模式抚育后代。 在这三大终极目标面前,处处都渗透着合作的影子 而且正确的生活意义必然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之上。 我们不妨回想儿时班级里的问题学生,他们往往是最缺乏合作精神的那一拨人。 同样地,许多罪犯也往往在儿时就缺乏与人建立起合作关系的能力 导致他们无法通过正向积极的目标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喜欢的伴侣或良性的社交 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正确的生活意义如何去获取呢?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自己有一个不幸的童年,可能用一生也无法治愈。 但真是如此吗? 就算在同一个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也会在成人后展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可以这样说: 不快乐的童年经历,完全可能被赋予相反的意义。 比如: 同样在重男轻女家庭长大的女孩 命运轨迹截然不同: (1)有的女孩会因此对婚姻爱情失望透顶,对异性极其排斥 并最终陷入婚恋焦虑的困境。 (2)有的女孩则选择通过自我奋斗挣脱原生家庭的束缚 她们发誓不让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最终拥有了正向积极的人生。 个体心理学对此有着独到的见解,它认为经历本身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 决定生命意义的,不是我们所处的境遇 而是我们如何理解这些境遇。 换言之,一旦我们深入发现并理解了一个人赋予生命的意义 就等于掌握了一把打开他整个人格世界的钥匙。 你要充分理解我的提问,做出你的回答: 何理解这些境遇。 一旦我们发现并理解了一个人赋予生命的意义 就等于获得了一枚打开他整个人格的钥匙。 聊到这里,大伙明白了吗? 人类是脆弱的,需要以合作为基础建立共赢。 人类的三大任务: 职业、社交、两性,驱动着我们超越自卑、追求优越感目标。 但想要在这趟旅程中稳步前行不掉队 就要学会给自己过往的经历赋予正确的意义 不使自己的合作意愿或功能受损。 而这也是心理咨询和精神治疗的目标所在——培养人们的合作能力 帮助他们建立起正向的生活意义。 最后分享《自卑与超越》中的五大金句: (1)经历并非是性格的成因。 (2)一个人的社会兴趣越高,他的自卑感就越低。 (3)目标越无私,自身的成长空间就越大。 (4)我们对生活的兴趣和好奇,在于生活充满不确定性。 (5)一个人面对问题时的解决方法,也就是这个人的生活方式。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