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情况 16岁高一男孩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沉迷手机 从初中开始沉迷手机,经常熬夜玩手机,刷抖音、看球、追剧,日夜颠倒。 (2)焦虑抑郁 不好说话,容易自我压制,自我封闭,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去医院诊断测评结果显示焦虑。 (3)厌学 初中的时候还是认真去上课的,到了高中以后慢慢不愿意去学校,经常找各种借口请假,说学校板凳太硬,住宿条件差,听课集中不了,学不进去等,更严重的时候直接旷课不去学校,就在家里玩手机。 (4)脾气暴躁 对家里人比较暴躁,听不得爸爸妈妈的教导,抗拒心理严重,曾一度因为生活问题和父母发生争吵。 (5)生活习惯较差 卫生习惯较差,经常不刷牙,不洗澡,如果家里人不帮自己洗衣服就永远不会主动去洗;白天不吃东西,晚上暴饮暴食,曾和宿舍同学因为卫生问题发生过争执。 3、原因分析 自我欲望无法控制,将娱乐放在首位,生活态度消极,与父母关系紧张,阻碍其正常学习生活。 4、调整方法 借以认知行为疗法(CBT)、心理动力疗法和情绪理论(ABC)让学生建立更加完善的价值体系,提升自己的道德感和自我认同感。加入情绪控制训练、人际关系技巧训练、家庭信念培养等内容让学生更深层地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培养更适恰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能够看到更多手机外的世界。 6、初步效果 学习方面:没有最初的那么抗拒学习,逐渐跟着老师的节奏调整,仍需不断完善提高。 生活方面:从最初的依赖手机,到现在课余时间可以自己去打打球、散散步,和其他同学一起玩耍,餐后也可以自己刷餐具,动手能力有所改善;经过两个月的调整也逐渐和家里好好说话,鲜少出现最初那种大吵大闹的情况。 心理方面:经过心理老师的咨询、辅导,学生现在相较最初,更加有活力,更加愿意与人交流,而不是一个人躲在房间封闭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