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体会与表达感受-手记

聚焦于情感识别与表述在沟通中的核心作用。马歇尔指出,现代人常因社会规训压抑真实感受,或混淆“感受”与“评价”,导致情感隔阂。本章核心内容包括: ‌感受与评价的区分‌:强调用清晰的情感词汇(如“沮丧”“喜悦”)替代模糊评价(如“我觉得被忽视”),避免将感受伪装成思想判断。例如,“你不在乎我”是评价,而“我感到孤单”才是真实感受。 ‌感受的根源追溯‌:揭示感受源于内在需要是否被满足,如“焦虑”可能源于对安全感的渴求。通过将感受与需求联结(如“我难过,因为我需要尊重”),引导对话转向解决方案而非指责。 ‌文化对情感表达的抑制‌:剖析社会角色(如“男性不应示弱”)如何限制情感表达,导致用理性分析替代情感交流,阻碍亲密关系建立。 ‌情感词汇扩展‌:提供具体的情感词表(如“受伤”“感动”),帮助突破“好/坏”的二元表述,提升情感颗粒度,使沟通更精准。 ‌实践路径‌:建议通过“感受-需要”句式训练(如“我感到愤怒,因为我需要公平”),剥离对他人行为的归罪,将对话锚定在自我需求层面。同时警惕“虚假感受”(如“我觉得你不爱我”)实为对他人的隐性指控。 本章揭示,真实表达感受并非示弱,而是建立情感共鸣的基础。通过激活情感觉察能力,沟通者能突破防御机制,为后续“提出请求”创造接纳性语境,最终实现从情绪对抗到需求协同的转化。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