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书《被讨厌的勇气》

挣脱枷锁,拥抱自由——读《被讨厌的勇气》有感 初次翻开岸见一郎与古贺史健合著的《被讨厌的勇气》,便被其独特的对话体形式所吸引。这种苏格拉底式的交流方式,让我仿佛置身于哲人与青年的思想交锋现场,在一问一答、一来一往中,逐渐深入阿德勒心理学的核心,收获了一场震撼心灵的阅读体验。 书中,青年带着对生活的诸多困惑与质疑,向哲人讨教智慧。阿德勒心理学与弗洛伊德、荣格的理论大相径庭,它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决定我们生活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这一观点如同一束强光,瞬间照亮了我长久以来被“决定论”笼罩的思维盲区。过去,我总将自己的性格弱点、社交恐惧等问题归咎于童年的创伤和成长环境的影响,认为这些经历像不可磨灭的烙印,注定了我如今的模样。但阿德勒心理学却告诉我,真正束缚我们的并非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对这些经历的看法。我们完全有能力改变自己对过去的认知,从而改变当下的生活。这种思想的转变,让我意识到自己并非命运的傀儡,而是掌握人生方向盘的舵手。 书中关于“目的论”的阐述也让我深受触动。阿德勒认为,我们的行为并非由过去的原因驱动,而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比如,一个人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出的焦虑和退缩,往往不是因为他天生内向或有社交障碍,而是他为了避免在社交中受到伤害、维护自己的自尊心,而主动选择了逃避。这一观点让我对自己的行为有了全新的审视。我开始反思自己在面对困难时,是否也常常以各种借口来逃避,而不是勇敢地去挑战。“目的论”让我明白,只有正视自己内心真正的目的,勇敢地面对问题,才能摆脱自我设限的牢笼,实现自我成长。 “课题分离”是阿德勒心理学的又一重要概念。它教导我们要分清自己的课题和他人的课题,不干涉他人的课题,也不让他人干涉自己的课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从而失去了自我。通过课题分离,我学会了将注意力从他人的眼光中收回,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和成长。当我不再为了迎合他人而委屈自己,不再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而放弃自己的原则时,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自由。我开始明白,人生是自己的,我们无需活在他人的期待里,只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就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 书中还提出了“共同体感觉”的理念,即把自己看作是共同体的一部分,通过对他人的关心和贡献来实现自我价值。这一观点让我认识到,幸福并非来自于个人的成功和成就,而是来自于与他人的连接和互动。当我们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时,我们不仅能够为他人带来温暖和力量,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这种超越自我、融入共同体的意识,让我对人际关系和人生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读完《被讨厌的勇气》,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心灵洗礼。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勇气不是不害怕被讨厌,而是即使知道可能会被讨厌,依然能够坚持做自己,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他人的不理解、不认同甚至是讨厌,但这并不应该成为我们退缩的理由。只要我们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就能够摆脱他人期待的束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带着这份被讨厌的勇气,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不断探索和追求真正的自我。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