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内耗是如何产生的? 精神内耗是指个人把能量更多地消耗在心理摩擦上,而非实际的行动上,造成消极情绪,包括焦虑、紧张、困惑、后悔、多疑等等。这类人群的情绪总是很容易受外界影响,逐渐失去对自我的掌控力,变成自我斗争,造成心理上的痛苦,感觉身心“被掏空”。 1.高敏感+低自尊=过度自我关注 拥有超强感官能力的高敏感人群,对身体、情感、社会刺激都格外敏感,一点小事就能牵动神经,思虑过度,造成精神内耗。而低自尊人群对自我评价较为负面,总是关注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面对困境时很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当高敏感撞上低自尊,个体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进而造成“过度自我关注”,即过度在意别人眼中自己的一言一行会获得何种评价,心思精力都消耗在内在的冲突之上,难以将注意力回归到现实中等待解决的事项上,形成恶性循环。 2.内卷时代的过度竞争 内卷时代放大了我们内心的焦虑。曾经的同窗好友早已闯出一番事业,而自己为了生计仍在“996”;昔日的小伙伴已结婚生子,家庭美满幸福,而自己却情路坎坷,不知何时才能找到归宿。人际关系中多了猜疑、嫉妒和讨好,利益裹挟着情绪互相冲突。现实的落差、同辈的比较、父母的期待,让我们在无休止的过度竞争中越陷越深,压力山大,心态失衡,内心不堪重负。 3.过分关注不可控的结果 个体对自身的高标准、严要求,以及对事物的高期待,容易让人将注意力过分集中到不可控的结果上,而非关注事件本身。或是思前想后,患得患失,怀疑自己,担心重蹈覆辙;或是紧张焦虑,自缚手脚,自设障碍,害怕希望落空,从而产生拖延心理,迟迟不见行动,时间与精力便在毫无意义的空想中流逝殆尽。 如何缓解精神内耗? 健康的心理状态并非“零内耗”,也不存在完美的情绪。适当的内耗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让我们放慢脚步,去复盘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去思考自己的处境与未来,但如果内耗已经影响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与个人发展,就需要作出调整。 悦纳自我 高敏感是一种天赋,不要浪费在揣度他人的眼光和评价上,可以用来观察事物以及修炼自我能力。修正对世界、他人和自己的认知,也许他人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幸福,而我们自身也并非一无是处。不要放大过往的失利,而否定已取得的成绩、自身的成长和积累的经验。正视自己的缺点,欣赏自己的优点,避免对自己要求过高,允许自己循序渐进,慢慢进步。悦纳自己,鼓励自己,肯定自己,提升自我价值感。 课题分离 幸福没有定义,不要过度与他人比较,避免同伴间的过度竞争,区分他人的期待与自我的追求,不要因他人而影响自身情绪。找到自己的热情与目标,一点点靠近,感受自己的进步与成长,也不失为一种幸福。 提升内驱力 据心理学研究,过度执念于结果,反而是开启行动的最大阻力。与其胡思乱想,杞人忧天,不如脚踏实地,正视现实。面对挑战性较大的任务时,先不去空想结果,而是将任务拆分细化,变成一个个小任务,逐个击破,收获自信心与成就感,以此形成强大的内驱力,鼓励个体持续成长。同时,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也可以寻求他人帮助。 缓解精神内耗,主要是调整自己应对困难的心态与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化情绪为有效的行动,将困难来临时的否定、逃避问题,转变为承认、解决问题。 “二舅”并不能治好所有人的精神内耗,苦难本身也不该受到赞美,但视频中展示出来的主人公面对命运阴差阳错时的豁达坦然,面对生活困境时的积极乐观,还是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这个世界上第二快乐的人就是:从不回头看的人。” “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遗憾过去的遗憾。” “都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和一把好牌,而是打好一把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