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关系:对等(能量、人格、付出)

心理学家阿德勒有一个观点:人的烦恼,大部分来自于人际关系。 的确,很多人出现情绪问题,或者出现心理疾病,大多数也是由人际关系引起的。尤其是受损的关系。 —01— 远离“受损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受损的关系?有心理学家将受损的关系分为两类。 一、剥削型关系。 所谓剥削型关系,就是对方利用你的恐惧、责任和罪恶感,对你进行情感勒索,从而达到让你屈服的目的。 比如,TA是你的伴侣,TA威胁你,不听话,就不让你好过。 TA是你的朋友,但总是以长辈自居,经常否定你的意见、看法和建议。用讽刺或者开玩笑的方式打压你。 有的父母也会剥削孩子,总是冲孩子发怒,威胁不听话,就要断绝关系。通过胁迫、指责等方式逼迫孩子承认自己错了。 除了显性的情感勒索,还有更隐性的剥削方式,有的父母告诉孩子:“我养大你不容易,为了你受了多少苦,以后你一定要听我的话。“ 一方通过类似的有隐蔽性的话语,来增强另一方的愧疚感,从而达到掌控的目的。 当你处在被剥削的关系中的时候,你是没有安全感的,也容易养成讨好型人格。 你会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即使不是你的错,只要别人一发火,甚至稍微表现出一点不愉快,你就会觉得自己错了,然后主动承认错误,把所有责任揽到自己身上。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成长的本质就是减少或打破这种依赖关系。 正如《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提到的:必须完成的事情,唯有靠自己才能完成。要尽快“长大成人”。 二、失衡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失衡的关系呢?就是你在这一段关系中,承担了本不该你承担的责任。甚至你变成了对方的情感保姆。 身边的朋友总是向你诉说各种负面的情绪,你最初也提一些建议,但TA从来不愿改变,而是把你当成了垃圾桶。 在家庭关系中,妈妈也向你抱怨爸爸的不好,而你出于同理心,忍不住指责爸爸时,她却反过来指责你,不要这样对爸爸,他也很辛苦等等。 TA需要你提供情绪价值,但你自己很受伤。慢慢地,你为了避免冲突,只好保持沉默。 失衡的关系是有害的,一旦你成为了“情感保姆”,这时候,对方就像一个能量黑洞,不断吞噬你的能量。 所以,要对受损的关系说不, 并且建立好的关系。 —02— 构建好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好的关系?所谓好的关系,核心就是两个字:对等。 1.能量对等 心理学家詹姆斯曾提出过一个观点: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能量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是能量的交换。 和能量低的人交往,他会带走你的能量,改变你的磁场。慢慢地,让你厌烦,变得没有耐心,易怒,最终将你耗竭。 所有要和能量对等的人交往,都是正向的能量流动。正如马家辉所说:“一段良好的、长久的关系,是大家一起成长,而不是一起沉沦。” 2.人格对等 剥削型关系,其实就是由于人格不对等造成的。 为什么很多人成年后,依然缺乏安全感,处于低自尊状态? 是因为童年时期,父母只有在你符合他们的标准或者满足他们的愿望时才奖励你,却从不支持你成长为独特的自己。 在童年时期,你就会成为“适应性”儿童,为了让父母满意,不得不讨好父母。 你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满足,让你认为,真实的你是不被喜爱的,以致长大之后总是感到深深的无价值感和不安全感。 在一段恋爱关系中也是如此,别人对你进行贬低和打压,这时候你就处于不平等状态,你就会失去自我,认为一切的错误都在你,是你太差劲了,做得不够好,一步步走向毁灭。 所以一段好的关系,应该是人格平等的。 父母和子女、伴侣都是人格对等的自然人关系,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所以,好的关系从来都不是居高临下的,也不应该是蔑视和打压,彼此是平等的,对方会尊重你,充分认可你的价值。 3.付出对等 在《社会心理学》中提出了一个长期公平的概念,大致意思是,如果感情中的双方毫不考虑对方,都只追求个人需求的满足,那么一段关系就会结束。 但所谓付出平等,并不是说真正要做到公平。 因为爱是不平等的。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你不能向对方要公平,如果你一条条列出来,你付出什么,对方应该回报什么,那是交易。 但这里说的付出平等,并不是说要追求绝对的公平。而是一种认知,双方都要有互相关爱的意识,不能一味地向对方索取,也不能只是你一个人付出。 一段健康的关系,应该建立在互相关爱、替彼此着想,希望对方更好的基础上,否则对双方都是有害的。 只有双向奔赴,才能相互滋养,相互成就。 最后总结一下,很多时候,我们的心理疾病都是不健康的关系引起的。那么什么是好的关系?就是平等。分别是:能量平等、人格平等、付出平等。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