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用你所有,拼你想要

成绩优异的学生因获得老师更多的关心与指导,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容貌优秀的人往往更引人注目,也更容易讨人喜欢,因而可以获得更多机会;家庭条件较好的孩子能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而积累更多优势;资本雄厚的企业可以使用各种营销手段推广自己的产品,从而获得更多市场份额,而小企业只能在夹缝里生存。不难看出,不论是在生物演化、个人发展等领域,还是在企业竞争中,“马太效应”都普遍存在。它是生物进化的必然结果,是群体竞争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冰冷现实。 “马太效应”揭示了社会中真实而残酷的一面。那么,处于劣势地位的我们,除了感到愤怒,感叹不公,彻底放弃,就地躺平外,是否也可以尝试奋起反击、扭转局势? 当然可以! 第一、打破恶性循环 正确认知是第一步,虽然“马太效应”是客观存在的,由于先天条件或原始积累的差异,有些人确实比我们更接近成功。但并非意味着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没有意义,可以把成功当成最终目标,将失败当成一次延迟满足,从中吸取教训,坚持不懈。失败是成功的先导,量变累积成为质变,只有不放弃,才有机会逆转劣势,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第二、整合优势资源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短板才是决定木桶能装多少水的关键,所以我们要弥补短板、均衡发展。而“马太效应”则提示我们,赛道多元,与其在自己本就薄弱的地方耗费大量精力与人竞争,不如关注我们的特长优势并充分发展利用,或许可以成为出奇制胜的秘密武器。我们需要打破固有的“木桶理论”,发掘自我优势,整合强项资源,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可以是“小镇做题家”“网文作家”“插画师”“带货主播”“养殖大户”“赶海小能手”……用自己的优势资源进行竞争,实现弯道超车。 第三、监督与干预 面对社会上的不公正现象,如果处于劣势方,我们要勇于发声,做社会规则秩序的监督者、社会公平公正的维护人。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理性客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意见,推动政策的完善与进步。通过社会干预去弥补规则上的漏洞与缺陷,缩小两极差距。同时,如果已经处于优势方,享有更多的机会与资源,则更应该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秩序,接受社会监督。如一些公众人物享受到了特殊优待或政策倾斜,则更应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自觉主动完成自己应尽的义务。 批判不公平的政策,抵制不公正的现象,不当冷漠的“看客”;停止肆意的攻击、肯定他人的努力,不当偏激的“键盘侠”。生活像是一场马拉松,整合自己的资源,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锁定目标,坚持跑下去。用我们所有,拼我们想要,“财富”早已掌握在我们手中。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