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焦虑内耗的信条

01. 不要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做决策 冲动是魔鬼。 回忆一下,有哪些事情,在你情绪冲动时候做的决策,是让你后悔的? 有一位朋友,说自己最后悔的事情,就是跟老公吵架,一怒之下就离了婚,这些年来一个人带孩子,苦不堪言。 一个人情绪波动时,判断力、思考能力和控制能力其实是处于最低点的。 当恐惧、愤怒、焦虑时,不防问自己: 是什么东西让我产生这样的情绪?我如果采取这样的行动,是我想看到的结果吗?如果缓一缓再行动,会有怎什么不好的结果呢? 当你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就激活了大脑前额叶皮层,抑制了我们的情绪反应。 情绪主要来源于外界的诱导,和内在的担忧和恐惧。 如果我们被情绪操纵,就意味着把自己主宰、自己行动的权利拱手让给了别人。 当收到让你立刻去做的指令的时候,不妨问一问自己:什么事情那么急切,连等一等想一想都不行? 当你陷入对某些事情的担忧和恐惧时,不妨问一下:这些事情需要当下决策行动吗?如果不需要,我是不是可以换一个状态再考虑? 没有什么事情是迫在眉睫,连几分钟都等不了的,当自己情绪波动的时候,先走出来再做决策,总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02. 如果一件事情在你权衡利弊之后还不知道要不要做,那就去做 一个人走到人生的终点,往往不是后悔做了什么事情,而是没做什么事情。 事情还没开始的时候,我们只是看到很小的一部分,很多东西是你站在原地看不到的,只有去展开行动才可以看到。不要空想,要去行动,你才知道事情的全貌是什么,才知道对你好不好。哪怕不如意,我们也收获了一些经验,让人生更丰富一点。先报个名,看到自己不能回头了,再考虑怎么样把它做好,或许是让自己的生活不留遗憾的一种方式吧。 03.思考和行动的时间要保持一致不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也不要做一个没有脑子的莽夫。生活中,好多人花5天的时间纠结要不要做,再花2天的时间纠结要怎么开始,看时间来不及了,匆匆忙忙赶工,最后几天把事情做完了,往往原本可以做到八九十分的质量,结果只得了五六十分。要不停的调换从思考到执行的状态,过多的分析往往对事情不利。 心理学上有一个“后悔的时间模型”,相比于做了某事,我们更容易为没做某事而后悔。 它会让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让你产生深深的遗憾和失落感。 因为已经认真考虑过了,还不知道应不应该去做,就意味着去做的风险和收益是平等的,你不能轻易放下它,但又很难迈过冒险的这一关。 这时候你要明白,这件事再考虑下去也很难有明确的结果,只是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 不要把精力花在内耗上,还不如让自己先冲上去,遇到问题见招拆招,遇水搭桥。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