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性情感隔离VS回避型依恋人格

失望性情感隔离的几种表现: 1、和自己父母并不亲近,不想靠近,也不想有任何情感上的牵连,最舒服的相处模式就是各过各的。 2、在外受到委屈,也不会对父母倾诉,并不是怕父母担心,而是潜意识里已经刻下很深的观念“一切只能靠自己”。 3、习惯于长时间不打电话不回家,失望性情感隔离联系家里就像完成任务一样很痛苦,接到父母的联系会感到抗拒。 4、沟通很痛苦,每次找话题想联络感情时,都能一句话把天聊完。 5、不敢索求过多东西,知道即使撒娇抱怨也不会有任何在乎和安慰,长大后你就什么都不想要了。 情感隔离的往往是抑郁、恐惧、焦虑。不期待就不会失望。失望性情感隔离是一种心理现象,当一个人经历了失望或伤害后,她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回避型依恋的症状。例如,她可能变得对他人的情感表达非常保守不愿意向他们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绪起伏。她可能表现出冷漠、麻木或情感的突然消失,似乎对他人的言辞和行为都漠不关心。 这种情况下,她可能会避免与他人建立深层次的亲密关系。她可能会回避承诺和投入,拒绝与他人建立情感上的联系,或者只保持表面化的人际互动。这种行为往往是出于对再次受伤的恐惧和对他人信任的不确定。 另外,她可能会表现出对他人的不信任感。她可能会对他人的动机和意图产生怀疑,常常保持警惕和警戒。这些症状都是回避型依恋的典型表现。回避型依恋往往源于个体在童年时期与关爱者之间的沟通经历。如果在童年时期缺乏安全感和情感支持,个体可能会形成一种回避和远离亲密关系的心理模式,导致他们在成年后对情感的回避和隔离。 解决失望性情感隔离和回避型依恋需要时间和耐心。它是一个逐渐的过程,需要个体不断探索,需要个体不断探索自己的内心的需求和恢复对他人的信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学习建立健康的情感连接。这可能包括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同时倾听他人的感受和观点。通过建立亲密关系中的互相理解和支持,她可以逐步重建对他人的信任,并重新开放自己的心灵。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