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型关系陷阱:如何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

本手记内容皆得到当事人的许可,手记中的人名皆为虚名。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父母希望孩子能听从他们的;伴侣期待对方能满足她的需求;单位领导要求下属须服从安排。……这些以“我”为中心的出发点就是自恋模式。如果一旦让彼此关系产生“僵化”、矛盾、冲突。就要去反思自己是否有不健康的自恋。或怎样去处理面对有这种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关系。

所谓的自恋,曾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那喀索斯是河神刻菲索斯与水泽神女利里俄珀之子,他非常俊美,但对所有前来求爱的女人都无动于衷。一次他打猎归来时,在池水中看见了自己俊美的脸,他爱上了自己的倒影,无法从池塘边离开,最终憔悴而死。

喀索斯眼中只有自己而对其她爱慕者却视而不见。最后却活在自我构建的高自恋状态忧郁而终。

自恋维度,我们好像每个人都会有的一种心理状态。

然而健康的自恋是爱自己的表现。也是个人自我实现和成长的核心动力。健康的自恋者能有一个真实稳定的内在,接受别人的批评并从中学习,并能共情理解别人的情感从而建立相互尊重、真诚的联结。

不健康的自恋是维护脆弱的自我形象,逃避内心的空虚和羞耻。要极度依赖他人的赞美和认可。并极度敏感,感到羞辱和愤怒时会猛烈反击或退缩。对于别人而言更多是基于利用、控制和缺乏真实共情和难以识别或关心他人的感受。

曾在咨访中有个来访説到他现在成年人,回到家里就连吃多少米饭都由妈妈説了算。因父亲离世早,从小什么都必须听妈妈的。小到生活作息,大到学习工作和自己的婚姻。他曾逃离过这个家,但妈妈却以身体的病痛要挟“道德邦架”他回归家庭。长期的压抑造成经常失眠、头痛甚至没办法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被医院诊断为忧郁症。他説感觉自己活着就是个“行尸走肉”的人。 面对这样的父母,如何挣脱被控制的养育模式。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在原生家庭蜕变训练营説过:“父母的错,和他们对峙,而且最好从小事开始”。 然而当太自恋的父母面临孩子的不满反抗会陷入无能感,会攻击、威胁或其它方式对孩子从而保护他们的自恋。作为成年人不含敌意的坚决是最好的表达方式。 有个亲戚还曾説到面对高自恋的领导,让她们苦不堪言。除了工作上要求不能有任何的差错,还要绝对的服从“命令”,如果下属有不同的观点声音都可能被否定,而要是迫于外界“压力”伪装的只是表面的认可而背后却常会做出让人“难堪”的事。 高度自恋型人格背后都有个脆弱的个体。 科胡特认为,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形成,童年时期养育者无法提供恰到好处的镜映、理想化和孪生体验,导致孩子的自体发展停滞在早期阶段。为了满足内心那个无力、羞耻和缺乏安全感的真实自我会采取不同防御机制。 如何面对高度自恋型人格拥有一个你説了算的人生。 设立坚固的边界。明确什么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不可以的,沟通方式上尝试站在他的视角理解看待问题,同时要去表达自我。要停止期待改变他们。 认识到改变极其困难,且只能由他们自己发起,理解他们的行为源于其自身问题,并非你的错让自己减少不必要的内耗。 必要时考虑距离。选择保持物理或情感上的距离,甚至结束一段有毒的关系。或在特别j时期寻求身边的人支持, 与朋友、家人倾诉,或找求心理咨询。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