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和一个孩子聊天的点滴记录。
“小学五年级就被校园暴力了一次,回家跟家人说了,他们不在意……”
“六年级又被同学网络暴力了,之后完全社恐,想逃避学校,之后父母只觉得我矫情,然后我对我妈说了很多,她就回复我一句,没事的,就是小孩子打打闹闹,让我很难受,我想退学了……”。
当孩子提出不再去上学的时候,妈妈对她大喊大叫,谩骂不停,孩子只是哭泣,连着两天没吃饭也不知道饿……
这让我好心疼。
孩子为什么不想上学了?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孩子能哭着跟老师(我)说出心里话,为什么不跟生养他的爸妈说?大人是否该反省了?
每一个人都期望被看得见,被爱,被理解,被接纳,被尊敬,孩子也不例外。
孩子是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不跟他建立亲密关系,又怎能靠近他?怎能跟他和解,又怎能去解决他的问题呢?
连着几次的聊天中了解到,孩子从小没有父亲,和妈妈一起生活……
孩子渴望来自母亲的欣赏和肯定。可是妈妈对他是否定的,他被贴上了“不听话的坏孩子”的标签。他怎么努力都无法得到妈妈的关注,孩子内心就有了自卑,甚至成为永远的空缺。
从妈妈这里得不到归属感,也就是得不到自我价值的肯定。
母亲只看到孩子外在的行为表现,逃学,觉得孩子不争气不听话,给她丢脸了,却不知道孩子为什么要逃学,孩子幼小的心灵渴望妈妈的理解和爱,期盼妈妈能懂她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情绪,可是妈妈浑然不知,还对孩子谩骂不止,还说,“不上学就不让他回家了 愿去哪就去哪儿!”
李玫瑾教授说过,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最重要的是要尊重要求平等平权。可是大人往往自以为是,根本不听孩子的解释,根本不尊重孩子,也根本不理解孩子,于是孩子他会觉得好孤独无助啊!如果这位妈妈不考虑孩子的情绪,而是把焦点集中在孩子不上学的行为上,就难以做通孩子的思想工作。
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曾说过,当孩子确实有错误需要纠正时,充满着慈爱的父母通常会采取很坦诚的办法,询问原因,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关爱和理解,同时体会孩子的感受,最后才利用恰当的时机,在孩子自然地想倾听时,才给他们讲道理。
家长们,让我们试着去关注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努力的方向,理解孩子的艰难和不容易,让孩子自动自发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