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这么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我都是为了你好,你必须听我的”“别人能做到,你为什么不行”——这些话,是不是从小听到大?原生家庭就像我们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言行举止塑造着我们的性格,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留下伤口。长大后的我们,可能会因为一句批评就自我否定,因为一点挫折就轻言放弃,因为害怕被拒绝而不敢追求自己想要的,这些都可能是原生家庭留下的“后遗症”。 很多人会陷入“原生家庭决定论”的误区,认为自己的人生被原生家庭困住了,只能一辈子带着伤痛生活。但心理学告诉我们:原生家庭影响我们,但不决定我们。成年后的我们,拥有了“自我疗愈”的能力,就像一棵树,虽然根系可能受过伤,但只要愿意扎根土壤、汲取阳光雨露,依然能枝繁叶茂。 自我疗愈的三个关键步骤:① 看见伤口,试着回忆原生家庭中让你受伤的瞬间,不用指责父母,只是客观地承认“这件事确实伤害了我”,看见是疗愈的开始;② 改写内在对话,当内心出现“我不行”“我不够好”的声音时,试着换成“我虽然有不足,但我一直在努力”“我值得被爱、被肯定”,用积极的自我对话替代负面的自我批判;③ 建立“新的支持系统”,如果原生家庭无法给你想要的温暖,就去寻找真正关心你、理解你的朋友、伴侣,或者通过倾诉、心理咨询等方式,获得的支持和陪伴。 原生家庭的伤,是过去的经历,但不是我们人生的全部。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却可以选择如何面对伤痛,如何改写自己的人生。请相信,你有能力治愈自己,也有权利拥有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