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疑者其辞枝” 的说的是内心充满疑虑、犹豫不决的人,言辞会变得支离破碎、杂乱无章,他们要么对事情本身缺乏清晰认知,要么对他人充满猜忌,思绪混乱导致表达没有逻辑,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难以聚焦核心,甚至出现自相矛盾的表述。这里的 “枝” 是 “枝蔓” 之意,形容言辞像树枝一样杂乱,没有主干。王阳明提出 “心即理也”,指出内心清明则言辞有序,内心混乱则言辞无章。心里没底的人,说话总是拐弯抹角。他们不敢直接说出真话,生怕露出破绽。于是话越说越多,越说越乱。就像走路时心里没谱,总要左看右看,走走停停一样。这种人说话有个特点,就是废话特别多。明明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事,他们要说十句八句。而且总是加很多不必要的解释,生怕别人不相信。越是想证明什么,越显得心虚。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常见。比如孩子做错事被问起时,往往会编一大堆理由来解释。又比如有人想借钱不还,说话时就会找各种借口,说得天花乱坠。再比如商家卖假货时,总是过度宣传,说得比真的还真。相反,心里坦荡的人说话简单直接。问什么答什么,不会拐弯抹角。因为没有什么需要隐瞒的,所以说话自然大方。就像清水一样,一眼就能看到底。学会识别这种说话方式,能帮助人们避免很多麻烦。当有人对你说话时绕来绕去,解释过多时,就要小心了。真诚的人不需要那么多废话来证明自己。
“诬善之人其辞游” 这句话指出故意诬陷善良、正直之人的人,言辞会漂浮不定、虚虚实实,他们的指控缺乏事实依据,只能靠模糊的表述、随意的联想来编造谎言,言辞看似有道理,实则经不起推敲,一旦被追问细节,就会顾左右而言他,难以自圆其说。这里的 “游” 是 “游离、虚浮” 之意,形容言辞没有坚实的事实支撑,像浮萍一样飘忽。《增广贤文》言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指出搬弄是非、诬陷他人的人,本身就心存不轨,言辞必然虚浮。这种人有个明显特点,就是说话经不起推敲。问得仔细一点,马上就露馅了。因为谎言需要用更多谎言来圆,说得越多漏洞越大。最后连自己都记不清之前说过什么,只能胡乱应付。恶人诬陷好人时,往往添油加醋,夸大其词。今天说看见某人做了什么坏事,明天又改口说是听别人讲的。过几天再问起,又变成了另一个版本。这种变化反映了他们内心的虚假和不安。真正的事实是不会变的,所以诚实的人说话前后一致。无论什么时候问起同一件事,答案都是一样的。因为说的是真话,所以不需要记住各种版本,也不怕别人反复询问。在日常生活中,当听到有人传播关于他人的负面消息时,不妨多问几次细节。如果对方说话前后不一,闪烁其词,那很可能就是在造谣诬陷。真相只有一个,谎言却有千万种。
人活一世,匆匆一生,为人一回,两手空空,不管遭遇了什么打击,无论经历过什么伤害,都要不忘初心,坚持善心。
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行善不作恶,心宽不计较,用善良换安心,用品正换尊重!
因果有轮回,苍天饶过谁?行善天自知,做恶天收拾,宁可被人负,绝不辜负人,用诚信闯天下,用品正说服人。
无愧,才能昂首挺胸,心安,才能过好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