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内耗是当代人常见的情感困境,本质是个体在心理层面陷入持续的自我斗争,消耗大量心理能量却难以产出实际价值,这与认知心理学中的“反刍思维”密切相关。反刍思维指个体反复纠结于过往的负面事件、未满足的需求或对未来的过度担忧,陷入“想太多、做太少”的思维闭环。
从心理机制来看,情绪内耗的核心是“认知扭曲”,如灾难化思维(将小挫折放大为毁灭性后果)、非黑即白思维(对自身情感体验极端评判)。这类思维会激活大脑的杏仁核,引发持续的焦虑情绪,同时抑制前额叶皮层的理性决策功能,导致个体陷入情绪漩涡难以自拔。
调节情绪内耗需从认知重构入手:一是区分“想法”与“事实”,意识到过度担忧多是主观臆断而非客观现实;二是采用“正念训练”,通过聚焦当下打破反刍思维,减少对过去和未来的过度关注;三是建立“行动优先”原则,用具体行动替代空想,逐步重建心理掌控感,缓解内耗带来的疲惫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