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塑造我们的性格底色、婚恋模式与处事逻辑,其影响藏在言行细节里,却能左右半生选择。 正视影响是改变的第一步。童年时,父母的相处模式会内化为我们对亲密关系的认知——偏爱指责的家庭,易养出敏感自卑的孩子;包容尊重的环境,更能培育出自信舒展的人格。此外,原生家庭的“情绪表达”也至关重要,压抑情绪的家庭,孩子长大后易陷入内耗;允许情绪流动的家庭,孩子更懂自我接纳。 无需困于过往,成年人可主动“破局”。首先要学会“分离”,不是疏远父母,而是分清“他们的人生”与“我的人生”,拒绝被原生家庭的期待绑架。其次要做好“自我疗愈”,若童年缺爱,可尝试自我关怀,像对待朋友一样温柔对待自己;若习惯讨好,可练习设立边界,学会拒绝不合理要求。 最后要明白,原生家庭是起点而非终点。我们无法选择出身,但可以通过后天的觉察与努力,修正过往的创伤,重塑自己的人生。不必抱怨原生家庭的不完美,每个人都有力量打破代际循环,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