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者情结(缺爱人的疯狂弥补)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拯救者情结(缺爱的人,在人际关系里总是想拯救他人,总是过度负责,把自己的缺失疯狂弥补在他人身上)。 每一个“拯救者”背后,都站着一个未被看见的孩子。拯救者情结并非天生,它几乎总是源于童年期的创伤,尤其是“缺爱”的体验。 在健康的家庭里,父母是孩子的“守护者”,但在某些家庭,孩子被迫成为父母的“情绪配偶”或“小父母”。久而久之,他们学会了一件事:只有当我变得“有用”时,我才是被需要的,才值得被爱。 拯救者情结,是一出注定悲剧的三幕剧: 第一阶段:自我感动式的付出你倾其所有,以为这是爱的证明。 第二阶段:隐秘的期待与控诉对方未能按你期待的方式回应,你开始感到不满、抱怨:“我为你做了那么多,你为什么....” 第三阶段:关系崩坏与自我怀疑对方感到被控制、窒息,想要逃离。而你,则陷入更深的痛苦:“果然,没有人会真的爱我。”这恰恰印证了你内心最深的不配得感,完成了一个痛苦的闭环。 “拯救者”往往会陷入“拯救-失望-更用力拯救”的循环。当对方没有按照你期待的方式回应,没有因为你的付出而“变好”,你不会怀疑自己的模式,反而会觉得“是我做得还不够多”,于是更加拼命地付出,直到把自己榨干。 就像有人在感情里,一次次原谅伴侣的背叛,帮他偿还巨额债务,以为自己的包容能唤醒对方的良知,最后却发现,自己只是在这段畸形的关系里,独自承受所有伤害。 打破这个循环是艰难的,但每一步都通向真正的自由与爱。 1、看见与承认 看见那个渴望被爱的小孩,这是最重要的一步。看见,即是疗愈的开始。 2、建立边界 分清“你的”和“我的”,练习说“不”。别人的情绪、别人的课题,让他们自己去负责。你就握紧属于自己的东西,才能拥有真正的力量。 3、练习“自私”,把能量转向自身 从好好吃一顿饭,到培养一个爱好,学习如何好好地爱自己,滋养自己。 4、在关系中学习“平等互惠” 警惕那些总是让你单方面付出的关系。去建立和维系那些有来有往、彼此支持的健康关系。 亲爱的“拯救者”,请停下你疲惫的脚步。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价值。 愿每个习惯性当“拯救者”的人,都能放下过度的责任,不再执着于通过付出证明自己,而是学会好好爱自己。 当你内心的爱足够丰盈时,你不需要再通过拯救他人来填补空缺,自然会吸引来平等、尊重、相互滋养的关系。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