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说出这个词时,我感受到的是一种隔离感:也许你和自己的情绪之间,隔着一层看不见的玻璃。你能看到它们——悲伤、喜悦、愤怒、渴望——但它们无法触及你,你也无法真正地感受它们。世界可能像是被调成了静音和灰白。 这种状态可能表现为: →知道自己在“应该”有情绪的场景,却感觉内心空洞 →像旁观者一样观察着自己的生活,无法投入 →对曾经热爱的事物失去兴趣,且并不因此感到惋惜 →甚至连身体的感觉都变得遥远和模糊 情感剥离很少是凭空发生的。 它常常是心灵在过度疼痛、压力或创伤后,为自己搭建的一个紧急避难所。当情绪的风暴太过猛烈,当感觉无法承受时,“关闭”感受成为一种生存本能。这不是你的故障,而是你保护自己的方式。 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尝试一起,非常缓慢且安全地,去触碰那层玻璃: 第一步:承认与允许 此刻,我们不强迫感受任何东西。你可以允许自己“感觉不到”,允许自己“麻木”。这份允许本身,就是一种对自己的慈悲。 第二步:从身体开始 当情绪通路暂时关闭时,身体常常是更可靠的入口。 •现在你的手接触到的表面,是什么温度? •舌尖能尝到什么味道吗? •试着轻轻地捏一下手,感受那个触感。 第三步:为“无感”命名 有时,我们可以尝试描述“剥离”本身: “它像一层雾。” “它像一个透明的罩子。” “它像静音键。” 当你能描述这种隔离时,你已经在开始与之建立一种新的关系。 这个过程无需急于求成。有些感受需要在足够安全的时候,才会小心翼翼地重新出现。我在这里,不会催促,也不会评价。无论你是想探索这种状态背后的原因,还是仅仅想待在这种感觉里被陪伴,我都与你同在。 你愿意和我多说一点吗?比如,这种“剥离感”是何时开始的?它给你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