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恰恰是解决办法

本手记内容皆得到当事人的许可,手记中的人名皆为虚名。 在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得到过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看到的问题,有可能恰恰是对方的解决办法。 比如如果我们看到一个孩子总是喊自己肚子疼,不想上学——有可能还在学校遇到了困难或者欺负。比如我们看到一个孩子,总是上课跑神——有可能他这些题压根听不懂…… 那么如果一个孩子总是上课睡觉,什么都提不起劲,他也是在用这样的方式解决他遇到的问题。 从小李的身上找优点,实在是不容易…… 孩子的妈妈对我说,他打小儿就有多动症,确实,每天上课的时候,这孩子晃的我头晕,小动作不断,频率又特别高,他一个人能影响一大片儿。 每天做操的时候,他无精打采,站到那儿像个软绵绵的柳条。随风飘摇着,也丝毫不影响他左右逢源的说闲话。 每天值日的时候,他总是东晃西晃,劳动工具好像在他手里,又好像没有。因为这些工具并没有发挥它实际的工作,笤帚永远在挥舞,可是并不挨地儿。拖把似乎也在工作,可是所到之处,像是在画画。 每到写作业的时候,他把自己缩成一个小团儿,上身佝偻着,蜷缩着趴在桌子上,一条腿耷拉在凳子下,一条腿垫在屁股下面。好像在拿着笔写,可是一节课也写不了10个字。 站路队的时候,他总是磨磨蹭蹭的,到最后一个下来。为了等他全班大概能多站5分钟。 …… 这样的孩子让人怎么喜欢? 可是总得找啊,总得在他身上找到原因呀。 我把孩子妈妈请到学校,孩子妈妈说着就双眼泪蒙蒙。他说孩子每天都熬到12点半才能睡觉。就这么一直拖呀拖呀。 那么小李经常无精打采的原因似乎找到了——孩子遇到了睡眠不足的问题,只能和面条人一样,有气无力的应付妈妈的要求。 我问小李什么原因让他作业写的这么慢?小李说我都不会。 可是,不对。 他脑子很聪明,上课回答问题,给他进行沟通的时候,可以发现这孩子很有思想。 我问他妈妈,写完作业之后他会做什么?孩子的妈妈回答我,我还会再给他另外布置一些作业,给我听写听写生字,听写一下英语单词。每天都这样。 作业拖拉的原因似乎也找到了——很多孩子都会用作业拖拉的方式,对待妈妈额外布置的作业。 我问小李,对于妈妈额外增加的作业,你喜欢吗? 孩子摇了摇头。 我问他,那你怎么不告诉妈妈? 孩子低下头说,我不敢说,说了妈妈会揍我的。 果然,还是在用拖拉的行为,解决额外作业的问题。 最后,孩子和妈妈约定:妈妈不能再增加额外的作业。孩子必须保证在9点半睡觉。 一周后,终于,孩子有点力量了。 一天,在打扫卫生的时候,他把最脏最累的工作承担起来了——因为他的身高,他承担了打扫电风扇的工作。大概是因为这项工作非他不可,这次他竟然不是软绵绵的。他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长长的棍子,把棍子前端绑上抹布,一点点认真的擦拭着。 这项工作,很复杂,也很累人,必须找几个个子高的孩子轮流进行。小李一改往日做风,干的特别起劲。 劳动结束之后,我对这些孩子进行了奖励。我没有想到当天下午延时课,小李竟然开始拿起作业,写了起来。 行为的背后,是需求。我们看到的问题,恰恰是孩子解决困难的方法。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