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我是不是做错了?”“他刚才那句话是不是在针对我?”“万一明天的会议出纰漏怎么办?”——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脑子里反复纠结一件事,越想越烦躁,既影响心情,又耽误做事。这种“想太多、做太少”的状态,就是“情绪内耗”,它像一个无形的黑洞,悄悄偷走你的精力,让你身心俱疲,却又无能为力。 情绪内耗的根源,是“对不可控因素的过度担忧”和“对过去的反复纠结”。心理学中的“情绪ABC理论”指出,引发情绪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认知。比如,同样是“被领导批评”,有人觉得“这是提醒我进步,我可以改进不足”,心态平和地调整自己;有人却觉得“领导讨厌我,我要被开除了”,陷入无尽的恐慌和自我否定,后者自然会陷入内耗。此外,完美主义、过度敏感也是情绪内耗的重要诱因,总想着“要做到最好”“不能被人质疑”,反而会让自己在细节中纠结不休。 想要摆脱情绪内耗,其实可以分三步:第一步,“停止对抗”,当负面情绪出现时,不要强迫自己“别想了”,这只会让情绪更强烈。不如接纳它,告诉自己“我现在有点焦虑,这很正常,每个人都会遇到”,接纳情绪才能掌控情绪;第二步,“区分可控与不可控”,把烦恼的事情列出来,比如“明天的会议”是可控的(可以提前准备PPT、梳理发言思路),“天气变化”“别人的看法”是不可控的(不必浪费精力纠结),只专注于可控的事情,能减少很多无用的担忧;第三步,“行动起来”,内耗往往源于“想得多做得少”,比如纠结“要不要辞职”,不如先更新简历、了解市场行情;担心“会议出错”,不如立刻开始准备。用行动代替空想,当你专注于解决问题时,内耗自然会慢慢减少。记住,情绪内耗就像一场自我拉扯,你越纠结,它越消耗你。学会接纳情绪、聚焦行动,才能把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活出轻松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