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维度理解挫败感❤️ 1.生理层面: 它是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当目标受挫时,大脑的杏仁核会激活应激反应,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出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生理症状 --这与人类面对危险时的“战斗或逃跑”机制类似,本质是身体在提示“当前状态需要调整”。 2.心理层面: 挫败感的核心是期望与现实的落差。比如一个长期被夸赞的学生突然考试失利,或职场新人! 3.社会层面: 它常与“比较”和“评价”绑定。职场中因同事竞争失败产生的挫败感,家庭里因育儿观念冲突引发的自我怀疑,本质上都是社会关系中的价值评判--当个体感知到自己“不如他人”或“不被认可”时,挫败感会被放大。 ❤️❤️ 挫败感的典型触发场景 ❤️目标未达成:如备考数月却未通过考试、努力争取的晋升机会被他人获得; ❤️能力被否定:如精心完成的方案被领导批评“毫无价值”、在公开场合表现失误; ❤️比较中的落差:如看到同龄人事业成功而自己仍原地踏步、社交媒体上他人的“完美生活”反衬自身的不如意; ❤️自我预设过高:如认为“我应该一次就做好”,但实际反复失败(典型如新手学开车时因多次熄火产生的自我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