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是更深的认同

心理动力学的核心。“攻击是更深的认同” 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 当一个人对某个人、某种观念或某个特质表现出过度的、情绪化的攻击时,往往不是因为它们与他无关,而是因为它们恰恰击中了他内心无法接纳的某个部分。这种强烈的情绪反应,暴露了其内在的深刻关联。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1. 对外在他人或观念的激烈反对 · 心理机制: 这是一种“投射性认同”。个体将自己内心无法承受的(可能是渴望的、恐惧的或羞耻的)情感、欲望或特质,无意识地投射到外部对象身上,然后通过猛烈地攻击这个外部对象,来与自己内心的“敌人”划清界限,从而获得一种“我不是那样”的虚假安全感。 · 举例: · 一个内心压抑了强烈欲望的人,可能会对他人表现出的类似欲望进行最严厉的道德批判。 · 一个对自己性取向感到困惑和不安的人,可能会成为最激烈的恐同者。 · 在网络上,对某个观点歇斯底里的辱骂,往往说明这个观点触动了他潜意识里害怕承认的真相。 2. 对内在自我的攻击 · 心理机制: 当一个人内化了外界(如父母、社会)的苛刻标准,他会将攻击性转向自身。他之所以无法接纳自己的某个缺点(比如脆弱、懒惰、失败),正是因为他深深地认同了“人不应该脆弱/懒惰/失败”这个严苛的准则。他攻击自己,恰恰证明了这个准则在他内心的权威地位。 核心结论: 真正的漠然是忽略和无视。而强烈的攻击,则是一种深刻的情感卷入和注意力聚焦。它像一束探照灯,暴露了攻击者内心深处最在意、最挣扎、也可能是最抗拒成为的那个“阴影自我”。所以,攻击行为本身,恰恰成为了他内在深刻认同的“反向证据”。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