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硬扛、不逃避,先和身体“好好说话”

疼痛从不是“忍忍就过”,硬扛会放大不适感,学会和它共处,反而能减轻负担。 先“看见”疼痛,别对抗。疼的时候不说“别疼了,真烦人”,试着轻轻感知:“是腰这里酸,还是膝盖刺痛?疼得像被针扎,还是沉沉的胀?” 越排斥疼痛,注意力越会集中在“疼”上,反而更难忍受;客观描述它,反而能减少对疼痛的恐惧,让身体先放松下来。 用“温和转移”代替“硬扛”。如果是轻微头痛,试试闭眼深呼吸,把注意力放在“吸气时鼻腔的凉意,呼气时肩膀的放松”上;关节疼就慢慢活动下周边肌肉,比如手腕疼就轻轻转动手指,不用用力,只是用轻微动作“分散注意力”。不是忽略疼痛,而是不让它占据全部思绪,不适感会悄悄减轻。 别忽视“疼痛信号”,及时借力。如果疼得影响吃饭、睡觉,别咬牙说“再等等”,可以贴片舒缓贴,或者咨询医生,哪怕只是跟家人说“我这里疼得有点难受,帮我递杯水”。疼痛有时是身体在“求救”,硬扛可能拖重问题,适当借助外界帮助,既不委屈自己,也是对身体负责。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