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好人

本手记内容皆得到当事人的许可,手记中的人名皆为虚名。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好,常让人犯难,毕竟大家出门在外,多少都带着点“社交面具”。不过,有几个观察角度,像暗夜里的探照灯,总能照出人品的底片。

看他对父母的态度。 这是最不加修饰的试炼场。人嘛,总容易把最糟糕的脾气留给最亲的人。倘若一个人对生养自己的父母都缺乏基本的尊重和耐心,动不动就吆五喝六,那他对你的和颜悦色,多半是源于你当下对他“有用”。《论语》里讲“色难”,意思是对父母保持和颜悦色是最难的。能过了这一关的人,内心通常保有一份难得的温柔与感恩。正所谓,对最重要的人都不好,却对你好,这种好,你得打个问号。

看他对弱者的姿态。 这事儿很有戏剧性。比如在餐厅,对服务员呼来喝去;进门时,自己昂首挺胸,却对为你扶门的人连句谢谢都没有。这种时候,人的教养高低就藏不住了。因为面对比自己“弱”或暂时“有求于己”的人,最能暴露一个人最真实的品行。有句话说得好,“对弱者的态度里,藏着你最真实的人品”。

看利益面前的取舍。 利益是块试金石,是检验人性最好的试金石。平常哥俩好,一旦涉及真金白银、晋升机会,有人就可能上演“变脸”绝活。古时候有个叫孟信的人,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家人偷偷把病牛卖了,他硬是追上去说明情况,把钱退了回来。这种在利益面前不丢良心、坚守底线的人,人品大抵是过硬的。反之,那些为了点好处就能背信弃义的人,尽早远离为好。

看独处时的选择。 这就是儒家强调的“慎独”。在没人看见的时候,一个人会做什么?是依旧恪守规矩,还是觉得“反正没人知道”就为所欲为?东汉的杨震,面对暮夜送来的黄金,说出“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这种深入骨髓的自律,才是最高级的修养。判断一个人,不仅要看他台前的表现,更要琢磨他幕后可能的样子。 所以啊,判断一个人,别光听他说了啥,更要看他做了什么,特别是在关乎利益、面对弱者、侍奉父母以及独处之时。人品这东西,装得了一时,装不了一世。它就像真正的财富,是人生最硬的底牌,也是行走世间最亮的通行证。愿你我能练就一双慧眼,也能努力修得一颗慎独诚意的心,在复杂的世界里,找到那些真正值得深交的良朋益友。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