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高中孩子提供情绪价值其实很简单

首先是“管住嘴”——多共情,少说教。 模考后常有家长吐槽“孩子考砸了一劝就炸”,其实问题出在沟通方式。有孩子数学失利后回家大哭,家长一句“早让你多刷题”,直接让孩子闭门不出。高中生已有自我反思能力,他们需要的不是“指导”,而是情绪出口。 孩子抱怨“数学太难”,别怼“你不够努力”,换成“高三数学确实磨人,爸妈当年也头疼”。把“你应该”换成“我懂你”,把质问换成陪伴,抵触会少很多。 其次是“降期待”——少施压,多接纳。 “必须考重点大学”“不能比别人差”,这些话只会变成孩子的心理负担。班里有个女生,父母一直以“985”为目标,她越临近高考越焦虑,模考成绩连续下滑。后来家长改口“不管考成什么样,我们都接受,未来一起选路”,心态放松后,她的成绩反而稳步回升。 家长要明白,高考是孩子的课题,不是满足家长期待的任务。把“你必须考上”换成“尽力就好,我们永远支持你”,让孩子知道“考得好是锦上添花,考不好也有退路”,才能从容备考。 最后是关键——创造“非学习时刻”,给情绪充电。 别让家变成“第二考场”,留些时间让孩子做自己。孩子爱运动,每周抽一晚陪他散步打球,只聊趣事不聊成绩;孩子爱追剧,偶尔允许看一集当奖励;哪怕晚饭后一起洗碗、聊家常,都能让紧绷的神经松弛。 还可以善用小纸条:孩子熬夜刷题时,杯下压一张“别熬太晚,身体最重要❤”;他因错题烦躁时,写一句“错题是进步阶梯,你在慢慢变优秀”。简短的温暖,不打扰却能直击人心。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