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手记内容皆得到当事人的许可,手记中的人名皆为虚名。
核心问题:标签的危害当我们对别人解释孩子行为时,常不自觉地使用标签:"他挑食""她害羞""他怕水"。孩子听到后会内化这些描述,形成自我限制的信念。
万能短语:"等他准备好"
这是既尊重孩子节奏又不失礼貌的回应方式:
• "等他准备好,就会尝试新食物"
• "她准备好了会和你说话的"
• "我相信他准备好后会去游泳"
六大技巧帮助孩子摆脱标签
1. 让孩子看到全新的自己
指出他们展现出的新能力或品质:
• "你发现插头松了,真会观察"
• "你虽然很混乱,但还是去失物招领处找手套,这是负责任"
2. 创造重塑自我认知的机会
给孩子能体验成功的任务:
• "你来决定把钱放钱包还是口袋更安全"
• "能用改锥帮我把抽屉把手拧紧吗?"
3. 让孩子听到你的正面评价
在孩子能听到的范围内对别人说:
• "他今天打针真的很勇敢,虽然疼但坚持下来了"
4. 以身作则
展示积极的自我对话和行为:
• "输了确实不好受,但我要输得起"
• "收拾车库不用一次做完,分多次完成"
5. 记住并唤起孩子的高光时刻 当孩子被负面评价困扰时: • "你记得吗?你4岁半就会骑没有辅助轮的自行车" 6. 表达感受与期望 当孩子重复不良行为时: • "我不喜欢看到轨道被踩坏,请用完后收进箱子" 实用原则 • 描述行为而非贴标签:关注具体行为和努力过程 • 给予选择和参与感:增强孩子的掌控感和自信 • 避免过度保护:允许孩子在安全范围内尝试和犯错 • 父母也要自我接纳:我们都会犯错,给自己成长空间 记住,改变需要时间和耐心。当我们改变看待和描述孩子的方式,孩子也会开始用更积极的眼光看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