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发现,自家孩子总跟自己“较劲”:画歪一根线就撕了重画,考试差一分满分就哭鼻子,做不好的事宁可不做。这就是完美主义在作祟,跟这样的孩子沟通,硬劝“别较真”没用,得先走进他的心里。 首先,别否定他的情绪。孩子因为没做到“最好”难过时,别说“这有什么好哭的”“太小题大做了”。这样会让他觉得你不懂他,反而更钻牛角尖。不如蹲下来告诉他:“没做好这件事,你肯定很不甘心吧?妈妈/爸爸能理解。”先接住他的情绪,他才愿意听你说下去。 然后,别用“完美”要求他,也别拿他跟别人比。有些家长嘴上劝孩子放宽心,转头又说“你看别人家孩子都能做到”,这会加重他的心理负担。要多关注他的努力,比如他反复修改作业,别说“怎么这么慢”,而是夸“你为了做好这件事花了这么多心思,真认真”。让他知道,努力比结果更重要。 还要教他接受“不完美”。可以带他做些“允许出错”的事,比如一起做饭,故意放多一勺盐,笑着说“没关系,下次调整就好”;一起画画,故意画个歪脑袋的小人,告诉他“这样反而很可爱”。用生活里的小事让他明白,不完美也没关系,甚至有特别的味道。 遇到孩子因为做不好而放弃时,别逼他,陪他一步步来。比如他搭积木倒了就不想玩了,你可以说“我们试试先搭矮一点,倒了也不怕,再重新来”。帮他把大目标拆成小步骤,每完成一步就鼓励他,让他在小成功里慢慢放下“必须一次做好”的执念。 最后,家长要做好榜样。如果你自己也总追求完美,比如菜炒糊了就烦躁,工作没做好就自责,孩子也会学着跟自己较劲。不如在生活里表现得“随意”点,让他看到不完美的日子也能过得很开心。 完美主义的孩子心里都藏着对自己的高要求,沟通的关键不是改掉他的性格,而是让他知道:哪怕不完美,他也值得被爱,他的努力也值得肯定。这样,他才能慢慢卸下包袱,活得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