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是最好的教育

家庭教育导师鲁稚说:聊天是最好的教育。回想起自己的教育经历,觉得确实有道理。很多父母总想着给孩子报最好的班、买最贵的书、找最牛的老师。孩子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学习的路上。却忘了,每天花半小时,坐下来,好好聊聊天,可能比什么都管用。二聊天可以促进亲子关系,良好关系是教育的前提。你发现没有?孩子越长大,越不愿意跟你说心里话。不是他们变了,是我们没给机会。很多家长习惯一开口就是“作业写完了吗”“考试多少分”,孩子一听就抵触。真正的聊天,是蹲下来,跟他聊聊今天班里谁摔了一跤,谁偷偷养了只小仓鼠,哪个同学说话特别逗,今天科学课上的实验真有趣。别小看这些“废话”,正是这些“废话”,一点点搭起了信任的桥。有人说,没有关系,就没有教育。亲子关系是教育的“情感账户”,存得够多,关键时刻才能取出来用。三聊天可以了解孩子思想动态,为进一步教育做准备。孩子今天突然说“我不想上学了”,你第一反应是什么?骂他懒?还是急着找老师?其实,先别急,坐下来问问他:“怎么了?是作业太多?还是和同学闹矛盾了?” 聊着聊着,你才发现,原来他被同桌取外号,心里憋屈好几天了。孩子不会主动告诉你这些,但他们会通过一句话、一个情绪,悄悄释放信号。你得做个有心人,会听,会聊,才能抓住这些关键信息。一种结果有一百种原因,对症才能下药。不了解孩子在想什么,教育就是“盲打”,会判断失误,打不中要害,还伤感情。比如有朋友留言问孩子作业不想做怎么办。不知道原因,我真的无法回答。四聊天可以疏导孩子心理压力(包括学习、交往等压力),给孩子安全感。现在的孩子,压力真不小。学习、考试、排名、同学关系……哪一样都不轻松。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4年报告显示,近六成中小学生感到“经常有压力”。可他们向谁说?很多孩子说:“说了爸妈也不懂,反而更烦。” 其实孩子不需要你马上解决问题,他们最需要的是被听见、被理解。一句共情的话“听起来你挺难受的”,比十句空道理“你应该这样”更有力量。家,不该只是吃饭睡觉的地方,更该是能卸下盔甲、说说心里话的港湾。有父母喜欢听孩子说话,他才敢说;他说了,心才不堵,不会埋下隐患。五聊天还可以促进亲子互相学习,提升认知能力。别以为只有你教孩子。孩子也能教我们。我家儿子有次问我:“爸爸,为什么天上的云不会掉下来?” 我一愣,还真没想过,自然就回答不上来。后来我们一起查资料,聊空气密度、水蒸气……那一晚,我感觉自己也上了一堂科学课。孩子的世界充满好奇,他们的提问,常常能打开我们被生活磨钝的思维。聊天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成长。你教他道理,他教你重新看世界。六聊天可以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家里说多了,到外面自然也会说。就像蔡元培说的:“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 家里的每一句对话,都是在为他将来走向社会预演。你有没有见过那种在班上不敢举手、见人不敢打招呼的孩子?多半是因为在家里话太少。表达是练出来的。家里是他的“安全练习场”。今天聊学校趣事,明天讲绘本故事,后天说说“如果我是校长会怎样”……说得多了,脑子转得快,嘴也利索。语言能力,就是思维能力。一个能清晰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走到哪儿都不怯场。有人说,孩子的未来,一半在智商,一半在表达。而表达,正是从家里的聊天开始。七最好的教育,就是每天抽出30分钟,放下手机,好好聊聊天。聊吃的,聊玩的,聊他脑子里那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早上洗漱时聊,上学路上聊,放学路上聊,晚上饭桌上聊,睡前看着天花板聊……聊着聊着,心就近了。近了,话就多了。话多了,就想通了。想通了,教育自然就发生了。聊天,是最便宜、最有效、最温暖的教育。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